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让“开学经济” 变成“经济开学”

“新学期,新文具”、“开学教辅资料9折优惠”、“凭录取通知书买打折手机”……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因学生开学而引发的各类消费也随之热了起来,而这其中尤以新科大学生的消费最为热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苹果三件套”……随着各大高校新生报到工作的陆续展开,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们都开始忙着为自己购置入学装备,也催热了新一轮的“开学经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新生们列出的入学装备清单也变得愈来愈长,如今更是动辄花费几万。“开学经济”,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笑逐颜开,让很多家长感到钱包“压力山大”,其背后却逐渐显露出学生之间消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隐忧。 “开学经济”缘何这么热?如何给它降降温?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真的好吗?本期“读者参议”对此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开学经济”热从何来

■ 苑广阔

跨入9月,高校陆续开学。对于大学生们,尤其是那些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们,当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背后的家庭和父母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种考验,不单是孩子即将离家所带来的相思之苦,还有孩子要开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说一些普通工薪家庭或农村家庭因为大学生开学而“返贫”可能有些夸张,但大学生开学所带来的花费,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笔花费,除了包括水涨船高的学费、生活费之外,还有因为“开学经济”而催热的消费。据说现在大学新生的入学“标配”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以及“苹果三件套”了,仔细一算,光是这些东西,价值就超过上万元甚至是数万元了。对于那些月薪只有几千元,还要养家糊口,供孩子学费和生活费的普通工薪家庭,这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客观地说,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有些东西确实是大学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比如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说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品,没有确实不方便。但有些东西,就显得没有那么必要,比如数码相机。既然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带有照相和摄像功能,而且像素越来越高,为什么还要花上几千块钱,额外买一部相机呢?即便是笔记本和智能手机这样的必需品,也有名牌非名牌、高档不高档的区别,价格相差悬殊,对于大学生来说,不管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实用性来考虑,都无须过于追求“高大上”,否则就是一种非理性消费了。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催热了“开学经济”?或者说,火爆的“开学经济”从何而来?在我看来,一是父母的“犒赏心理”在作怪。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苦了累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金榜题名熬出头了,所以自己无论如何也该表示一下,即便孩子不主动提要求,父母也会主动“有所表示”。殊不知这种“犒赏心理”不但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而且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滋生不劳而获的心理,甚至把好好学习当成是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

二是大学新生的“邀功心理”在作祟。有父母的“犒赏心理”,就必然有孩子的“邀功心理”,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有些还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那必须得要求父母奖赏一下自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难免对自己的父母“狮子大开口”。大学生的这种“邀功心理”显然有害无益,一方面父母供自己上学已经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而不是趁机“宰父母”;另一方面,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不是为了父母,其实是为了自己,那么在父母的资助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什么还要父母来奖赏?

三是商家的蛊惑利诱。其实最盼望“开学经济”的是各路商家,甚至说“开学经济”的概念,就是他们一手炒作出来的。商家在商言商,只要他们卖给学生的东西不是假冒伪劣,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在欺客宰客,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大学生和家长,却不能被商家牵着鼻子走,或者买回一堆没用的东西,或者是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非理性消费。毕竟,学会理性消费,避免寅吃卯粮,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经济   开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