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党内民主:执政党建设的重中之重(2)

——访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

民主首先是一个系统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在当前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观察到,这些年对党内民主的探索似乎有停止的现象。党内民主方面的创新在党建创新中的比例明显下降,过去已有的一些成功尝试,也有不少悄然停了下来。您认为原因何在?

王长江:依我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其一,世界范围内民主发展出现的问题,对人们对民主的认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刚才我说过,民主政治是世界大势。但是,看看今天各国民主发展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转型国家民主发展的情况,那里的所谓“民主”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一些国家在没有进行民主化之前,虽然落后,但社会还算稳定。一搞民主,不但国家权威没有了,社会失序,民众失范,经济也一落千丈,有的甚至战火频起,民不聊生。这使人们纷纷怀疑:民主能不能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

其二,我们对民主政治规律性的把握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党从建立之日起就高举民主旗帜,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民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民主的实践是不充分的,民主知识是缺乏的,而且对民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不是受苏共的影响,就是受西方学者的影响。比如,有人简单化地认为,一人一票就是民主,甚至干脆把民主概括为票决制。有人认为少数服从多数就是民主。对民主的这种碎片化理解,导致在实践中对民主把握片面,在不该投票的地方投票,在该由领导干部负全责的地方又搞集体参与,在该选举的地方则把选举搞成纯粹形式等等。这种张冠李戴的所谓创新,没有不出问题的。但是,由于它往往带着“民主探索”的帽子,一旦出问题,人们又很容易把它归结为民主本身的问题,直接导致对民主的怀疑。

其三,既得利益者从中作梗,也是党内民主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所谓党内民主,简言之,就是让普通党员有更多的权利,在公权力运行中有更多的参与。所以,本质上它是一种权力的调整。而且,由我们党过去权力过度集中的状况所决定,调整的方向往往是限制干部手中的权力,或是分他们的权,把他们的一部分权力还给普通党员。权力被拿走肯定是不舒服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受益于手中权力的既得利益者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左推右挡,横挑鼻子竖挑眼。所以,发展党内民主,也有一个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问题。

记者:在当前,您认为应该怎样来推进党内民主?

王长江:根据上面我对党内民主问题的理解,我认为,在当前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上,至少有四个问题值得强调。第一,对民主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真正对民主的规律性有深刻的认识。第二,要拿出勇气,敢于舍弃一些东西,敢于打破阻碍改革深入的利益固化藩篱。第三,要造成上下互动的局面。尤其要为来自地方和基层的创新提供足够的平台,降低他们的改革风险,鼓励他们的探索。第四,要加强对党内民主制度的顶层设计,切实保障党内民主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记者:请您就这四个问题再深入地谈一谈。

王长江:先讲第一点。我前面讲到,我们民主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对民主的理解不够,而不能归咎于民主本身。客观地说,民主无所谓好和坏,它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客观存在的东西,有自己的规律性。对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争吵上。例如,在我看来,从运行层面讲,民主首先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许多环节环环相扣连接而成,各个环节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严格的逻辑相互连接,不能随意颠倒和更改。作为多数人的主人要通过选举把权力交给少数人,权力才能运行起来,这个环节叫作授权民主或选举民主;得到授权的人为了使决策比较准确地反映被代表者的利益诉求,需要搭建一定的平台,让人们有比较充分的意见表达,决策者权衡这些意见做出决策,这个环节叫作决策民主;在决策的形成、执行等过程中充分吸收人们的参与,叫作参与民主;让人们有机会对整个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叫作民主监督。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它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遵循特定的规则发挥作用。把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叫作民主,或者随意把这个环节上的规则用到另外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运行紊乱。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组工会议的讲话中曾对干部任用的“唯票取人”等现象提出过批评。这确实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在干部任用方面建立了许多新的制度,设置了大量程序,为防止任人唯亲等现象煞费苦心,可是为什么效果不好?就是因为我们不太懂得民主运行的规律,把民主的一些形式拿来用,却未得其中之“道”,用错了地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王长江   执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