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守——“经常想到普通百姓的疾苦,尽力为多数人谋利益”
2001年12月29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吴敬琏以他对股市的建言,再度当选为该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称:“他是一位无私的、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社会贤达,一位特立独行的智者,一位把老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疾苦的经济学家,一位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
在吴敬琏看来,“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中人的命运”是“经济学家的本分”,经济学家的专业精神应该是揭示事物的真相,而他所理解的平民意识,则是“经常想到普通百姓的疾苦,尽力为多数人谋利益。”这应当成为经济学家的职业操守。
吴敬琏在其所著新书《直面大转型时代》中,针对普通百姓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犀利的观点。关于拆迁,他提出了“拆迁应当法治化”“基层政府不应公司化”“公平交易”三点。“对于像唐福珍自焚案这样极为惨烈的事件,基层政府更需要深切自省: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对被拆迁人的利益考虑是否周详?特别是在老百姓以命相搏的时候,是否为其提供了公平而顺畅的利益诉求通道?”
关于医疗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公立医院改革,吴敬琏指出:“医改文件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所谓公益性,我认为是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提供的是公共品。既然是公共品,那么政府就应当完全负责了吧?但国家拨款却只能覆盖医院费用的很小一部分。”吴敬琏认为,应该把“医疗费用的筹措”与“医疗服务的提供”两件事分开。“基本医疗费用应该由政府来负责,而医疗服务通过市场来提供,通过竞争形成价格。”
在吴敬琏看来,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有权力的人们会在不规则的产权变动中得益,而社会弱势集团会在这个过程中受损,支持规范的法治经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利的。同时,为了使处于弱势的大多数人懂得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且知道如何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也需要知识分子以理性的态度传播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