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洄游”:关注二三线城市年轻人(2)

知识增值之地

“我们在做‘蚁族’、‘工蜂’、‘洄游’调查的时候,最困惑的问题就是‘知识是否有价值’、‘知识是否真的就是力量’。许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发现他们并不被这个社会接纳,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他们困惑,我们也困惑。”廉思对笔者说,“但是该问题在调研中得到解释。我们发现,知识在需要它的地方,才会体现价值。知识和教育在这些点上,依旧是增值的,是个人提升的重要工具。”

毕业于北京某211高校戏剧戏曲文学专业的耿小珂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当年高分考进北京。她写过剧本,写过广告文案,做过总裁秘书,也做过策展人,走遍北京、杭州、深圳……沉浮四五年之后,2012年她重新回到家乡长春。

“我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不想再租房了。”她曾为了有个安稳的落脚地,给二房东一口气交了一年的房租。不多久却被房东找上门来,说二房东很长时间没露面没交房租,她也必须搬出去。她一个人大晚上拉着行李箱走在北京的街上,哭了一路。

耿小珂回到家乡之后,做了时尚杂志编辑。“我在北京没有机会。我曾经向《Vogue》和《悦己》投过简历。我把简历送到杂志社前台的时候,他们在用鼻孔看你。但是在家乡我就有机会。这种自我实现感,北京给不了我”。

孙酿也是文艺青年,他在上海大学读社会学专业时,却想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第一次跨考失败之后他来到了北京,在北大西门和3个同学合租在一起。但是第二次考研失败之后,他决定回老家宁波。“人生还有其他太多太多的东西要承担。”回家后,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当地某国企公开招聘的一个文职岗位,实现了自己的“20分钟就能上班”的梦想。

同样的深访故事在该调查中频频出现。在22个县、几百份问卷、上千个样本中,廉思和他的团队发现,数据显示虽然22个县市经济水平不同,人均收入不同,但是这些从外面回到家乡的青年人的平均收入都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报告指出: “通过学者的分析可以得出,当今中国青年的思想在现代价值观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后现代化’的特征,注重自我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返乡青年的创业意识大大增强,更加注重自我发展。”

如,当全国中小城市青年的月平均收入水平在3000元左右时,清河县返乡青年开创的品牌羊绒企业的人均月工资达到了4500元以上。羊绒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的物流业和服务包装等其他产业,这些产业作为羊绒产业的附属产业,对于促进当地青年工资的增长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类似的,北川返乡青年也拥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该调查报告显示他们的月收入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平均月收入为2773元。

在外发展的经历开拓了青年们的眼界。他们不管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自己创业,其“试错”的成本都更小,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生活成本较低,收入较高,是返乡青年们的幸福感普遍比同龄人更高、政治倾向更为温和的重要原因。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二三线城市   年轻人   “洄游”   蚁族   工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