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
社会主义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历经挫折,但毕竟顽强地生存下来,保持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由于它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改革。但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本身,改革中必须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优势。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领导人时说:“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又都是不同的,历史不同,经验不同,现在所处的情况不同,各国的改革不可能一样。但是,共同的一点是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52]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法宝。
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较,其优势体现在做起事来更便利得多,更有效率。1978年11月27日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在回答中国现在是否正在考虑对政治制度进行某些改革,比如采用西方那种竞选制度、干部通过选举产生等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整个制度我们同西方不一样,你们叫议会制,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个制度不会改变。我相信,现在的制度如果搞得好,在某些方面加以适当改革,我们这个制度比你们那个制度做起事来要便利得多。”[53]邓小平明确地说,决不能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能改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制度也会有它的不足,但经过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便利得多”,即它的决策效率和集中能力更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味强调制约可能会有问题。1982年7月26日谈规划问题时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54]1986年9月13日在讨论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时说:“在改革中,不能照搬西方的,不能搞自由化。过去我们那种领导体制也有一些好处,决定问题快。如果过分强调搞互相制约的体制,可能也有问题。”[55]社会主义的这个优势,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不能比拟的,不仅在过去是这样,今天同样如此,西方政府面对金融危机的缓慢决策从反面给予了说明。1987年6月12日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56]虽然我们的政治体制需要改革,但总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党的领导,改掉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1987年10月13日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亚诺什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说明:“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比如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再如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57]邓小平的这些论断,为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模式论中的制度内涵,提供了一个基本遵循,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