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八):中国模式(10)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1985年11月11日,邓小平与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关于中国改革问题有一次对话,对我们理解邓小平的模式论很有意义,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番解读。基辛格说:“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改革是任何人都没有尝试过的,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尝试过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你们的尝试是一个全新的试验。如果你们成功了,就将从哲学上同时向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提出问题。”邓小平接过话头说:“不说是个伟大的试验,但确实是个重大的试验。我们的经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必须改革,这是唯一的道路。中华民族不是低能的民族,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最终证明中国人行不行,还要看这十亿人口怎么做。中国落后许多年了,近几年可以看到一些兴旺的气象。”[62]邓小平所说的“试验”,是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种实践、探索和改革,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低能的民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循着改革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中国模式就会透露出它的“兴旺的气象”。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了《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他倾向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对此,邓小平表示赞成。6月12日在同江泽民谈话时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63]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十四大的重要主题,表明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1992年7月23日、24日邓小平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表示同意报告的框架。[64]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尝试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进行伟大结合,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力。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弟弟邓垦的一席谈话,是继南方谈话后的又一次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极强的思想观点的展开,对于我们把握邓小平的中国模式观很有帮助,我们作一解析。他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他说:“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还说:“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怎么实现啊?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65]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于四个坚持的思想观点,特别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我们认识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并科学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有极大帮助;同样,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认识和完整把握中国模式、对于我们反思当今西方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也有极大帮助。

总括上述,在邓小平心目中,中国模式就是长期形成的一个国家革命、建设的方式、方法,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相对成功的经验、做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对革命和建设规律性的一种揭示。因此可以总结说,邓小平讲的模式就是经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自我创造和自我选择;模式就是道路,是自己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走出的成功之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模式论最重要的含义和全部理论归结。中国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样板,也不是包医百病的药方,它只是一种创造、一种奋斗,是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种探索和改革。中国模式并不是一种教条,也不是对先验理性的膜拜,它只是一种信仰、一种选择,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民族精神的守护和弘扬。我们以邓小平1989年9月4日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谈话中讲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66]这既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坚守,也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自信,还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礼赞!

注释: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2页。

[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17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9页。

[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8页。

[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6页。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1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7页。

[1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29页。

[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0页。

[14]【美】哈默:《邓小平总是什么都知道》,载齐欣等译编《世界著名政治家、学者论邓小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1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80-581页。

[1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3页。

[1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6页。

[18]《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台海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1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6页。

[2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1页。

[21]参见吴松营:《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东方早报》2012年1月18日第A06版: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特别报道。

[2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2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7页。

[2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0页。

[2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92-693页。

[2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

[2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

[2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9页。

[2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21页。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261页。

[31]《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台海出版社2011年版第254页。

[3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02页。

[3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3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114页。

[3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3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29页。

[3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3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64页。

[3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96页。

[4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63页。

[4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44页。

[4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82页。

[4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81页。

[4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88页。

[4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6页。

[4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4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9页。

[4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9页。

[4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5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5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0页。

[5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5页。

[5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5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2页。

[5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7-1138页。

[5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5页。

[5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0页。

[5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7页。

[5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3页。

[6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3-1294页。

[6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2页。

[6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4页。

[63]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7-1348页。

[64]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9页。

[6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页。

[6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7页。

上一页 1... 5678910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