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学者提出,我们要理性看待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户籍难题由来已久,指望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
陆益龙认为,《意见》主要提出了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范围,下一步地方政府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他认为,地方政府应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下进行制度设计,建立公平合理的规则,尽可能淡化乃至消除户口的“附加值”,即让公共福利供给尽量不与户口挂钩,让户籍制度成为纯粹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上镶嵌了各种社会福利制度,从而使户籍制度不仅是人口登记制度,而且成为一种‘福利包’。”任远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户籍改革的着力点应在户籍之外,使各种社会福利体制与户籍体制脱钩,填平本地户籍居民和非户籍人口之间的福利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
那么,地方政府能否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数量充足、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务?谌新民认为,限于各级政府的财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分担机制尤为重要。
此外,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人们关注的另一焦点。陆益龙告诉记者,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平等的资源配置、合理的城市规划及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