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陆益龙认为,户口一元化是平等身份制度的标志,尽管消除城乡差别任重道远,但取消城乡二元户口划分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取消户籍性质的区分后,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杠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亮点: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利益
《意见》一经公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学者看来,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户籍改革亮点频现,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
“建立居住证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展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要求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这是此次户籍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他看来,随着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大,户籍制度本身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如果真正实行居住证制度,城市公共服务逐渐走向均等,那么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落户的人口会越来越少。”
改革的另一个新亮点是剥离性改革,或者说配套改革。陆益龙表示,现行户籍制度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社会管理制度,只靠改革户口登记制度,可能难以达到改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因此,要有相应的剥离性改革措施,即尽可能将附着在户口之上的分配原则和管理措施剥离开来,这实际也就是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如《意见》强调,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让不同规模城市协调发展是此次改革的又一亮点。“《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有助于推动人口的梯度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表示,这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差异和不同城市的承载力,有助于避免人口集中涌向大城市,推动城市协调发展。
总体来看,此次改革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将户籍制度背后的一系列福利安排逐步淡化,“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身份制度扫清了障碍,有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行;为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扫清了障碍,有利于人力资源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扫清了障碍,有利于全国各地通过优化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