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重要的在于“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如何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可否这样说,这一过程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
侯树栋: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可忘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的这段名言,讲的是理论和群众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就是那种抓住了事物根本的理论,所以它能掌握群众,而群众一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被群众所接受时,他们的历史活动还处在“必然王国”之中,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其历史创造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人民群众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按照历史规律自觉进行历史创造时,他们就由“必然王国”进到了“自由王国”的领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侯树栋: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和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群众路线,就是把这两方面密切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用整风的方式,通过党的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总结这个经验的唯一途径,就是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的群众路线: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这是正确的领导路线,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两个互相连接的过程中,集中体现着一个根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即把群众看作历史的动力、实践的主体、智慧的源泉。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群众化”,就是现在提出的“大众化”,这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在两条战线斗争中前进
《中国社会科学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方向。如何确保走正这条路、把准这个方向?
侯树栋:要确保发展方向,就必须反对超越实践发展阶段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跟不上实践发展阶段的右的倾向,否则就会走到歧路上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在既反对右的倾向又反对“左”的倾向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首先是对陈独秀的右倾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之后,是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的倾向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斗争,对他的照搬苏联模式以及一系列的“左”的路线和政策,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就是在这些斗争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它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在反对这些倾向的斗争中,研究时代主题,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实践每深入一步,都会有旧的思想和实践模式的阻力。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全球化发展时期,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加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继往开来?
侯树栋:在反对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基本点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但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要抓住重点,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同时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即在反“左”时要防右,在反右时要防“左”。因为“左”和右也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对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跟上发展。
在9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在不断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全球化发展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加强,这必然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吸收各种优秀思想文化以发展和完善自己。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加以考察,才能更好地看清这一理论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应有的地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根本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对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回答了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问题,一是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了一个和平崛起的模式,即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平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