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6)

以上片面看法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很好研读和准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精神。实际上《决定》已较全面地指出了党领导下的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包括哪些特殊的职能。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部分中,指明政府的作用是"科学的宏观管理",包括"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型、针对性、协调性。"另外,也不是指局限于利用市场一种手段,《决定》还指明了政府的直接投资职责重要性"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项目",这里也包括重大的基础建设主要靠政府直接投资解决。《决定》还强调,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很清楚,这里绝没有把政府的经济职能限制于"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秩序"等外部条件的建造,而是整个经济发展进程的"驾驭"者,是主角而不是配角,这体现在中央政府职责的如下规定上:"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这些特殊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鲜明地展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阐明了党和政府在宏观领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政府只起配角的作用,是配合市场的作用,职能只是弥补市场的缺陷。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的最重要的职能是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长远目标和一定阶段的发展规划,使经济发展更带自觉性。在与市场的关系上,是把分散的市场主体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到党和政府规划制定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上,形成一股合力。实现这种结合的关键就在于认识和尊重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这个"骑手"要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成为"驾驭"的行家里手,善于利用马的奔跑能力引导它更好更快地跑向自己预定的目标。

在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发挥党和中央政府在宏观领域方面对市场主体自主决策上的导向作用和调控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极重要方面。政府一般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方向,加强科学宏观调控,使它符合国家规划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优化生产力布局这些对全局发展有决定意义方面发挥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优势。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不可能具有的职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重大的经济结构和必要的比例关系,都只能依赖市场上自发的竞争来实现,这种实现方式当然是与经济的经常激烈动荡和周期地爆发导致巨大破坏性生产过剩危机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奥巴马上任后曾一度提出要参照中国的做法在美国发展高速铁路,但这立即遭到卸任总统小布什一反常规地对新当选总统进行批评,攻击新总统这是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他说,"我深知私营企业才能带领美国走出目前我们所处的经济局面"。他对企业主说,"你们比政府更能花好自己的钱"。一位学者更批评奥巴马说,这是对美国模式的"自然否定和自我质疑",这是"中国的世界观威胁到美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决心把美国经济送进产业政策令人窒息的怀抱里"。另外,奥巴马这一建议还由于遭到既得利益集团如高速公路和民航等垄断资本的坚决反对,结果是计划泡汤。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