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伟大法兰西”的调适与融合

—法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演进

【摘要】近代史上的法国不仅加入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同时也与周边强国兵戎相见。1945年,法国人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开始探索如何在追求“伟大的法兰西”的同时,避免与周边国家陷入冲突的可行之道。二战结束后至今,法国难以重振其历史上的强势地位,但它却从容地享受了近70年的周边和平环境。此间,法国不仅没有与其他欧洲国家产生摩擦,反而与前对手德国通过协商推动了以两国合作为基础的欧洲和平。

【关键词】法国 周边国家 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识码】A

纵观近代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形成及其大国外交的纵横捭阖,法国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虽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有所不同,但人们普遍认可法兰西民族的历史作用,其中包括法国政治家推动近代国际体系(或曰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的构建,以及他们提出的诸多外交理念、国家行为准则和国际法原则等等,至今影响甚深。然而,近代史上的法国不仅加入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同时也与周边强国兵戎相见。显然,法国人屡创荣耀与骄傲,也同样饱尝痛苦及遗憾。1945年,法国人意识到了时代的变迁,开始探索如何在追求“伟大的法兰西”的同时,避免与周边国家再度陷入冲突的可行之道。

二战结束后至今,法国难以重振其历史上的强势地位,但它却从容地享受了近70年的周边和平环境。此间,法国不仅没有与其它欧洲国家产生摩擦,反而与前对手德国通过协商推动了以两国合作为基础的欧洲和平。当今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在继续维护传统主权原则的同时推动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其中构建欧盟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是由法国主导的“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鉴于此,我们审视近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它如何处理与周边强权国家的复杂关系,不仅可以了解近代法国的外交变化,更是探索解决国际危机的有益尝试。

法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

近代法国步入欧洲政治是以其追求大国荣耀及兼并周边弱国开启的。战争在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是普遍现象,而争霸欧洲成为强权国家君主追求的目标。出于对哈布斯堡王朝与新兴西班牙王国联手威胁其安全的担心,法国在“三十年战争”的关键阶段正式加入这场欧洲战争。与当时欧洲其他君主一样,法国君主在对外关系中信奉武力并好大喜功。1648年从战争中崛起的法国以其自身的优势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构建,并对日后法国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自1662年起,路易十四统领的法国片面追求“天然疆界”,导致它与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与周边强权国家经常性发生领土纠纷乃至战争。18世纪法国在欧洲以及海外殖民地与英、西、奥等强国进行争夺,结果导致1763年法国在北美与印度的殖民统治地位丧失给它的长期对手—英国。

然而,法国似乎没有从这场全球范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在稍作韬光养晦之后,便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扩张冒险。在1803年至1814年间拿破仑利用在推翻本国封建王朝的法国大革命中迸发出的民族主义热忱,执意推翻已经存在了150年的欧洲国家体系,最终由法国主导欧洲事务。仅此一点证实拿破仑践踏了欧洲国家最为敏感的底线:那就是根据“均势原则”,欧洲国家拒绝接受任何国家追求“绝对安全”。22年的国内动荡与连年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法国不得不面对整个欧洲。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尽管欧洲君主与保守势力的影响占据了上风,但此次会议坚持继续维持1648年以来《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中确立的以主权和均势为特点的欧洲国家体系,并开始了欧洲历史上“大国合作机制”的尝试。可以这样说,集体安全理念补充了绝对主权原则。但更重要的是拿破仑战争的结果让法国人开始懂得,尽管欧洲各国之间战事不断,一旦相互依存的欧洲国家体系消亡了,法国的伟大也就无从谈起。追求国家安全与利益固然重要,但它必须是建立在相对与有限的基础上。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