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员心灵深处之为官之道
听说深圳市有一位女干部,她是搞审计的。她住在深圳市的东头,每天开车到西头去审计那里的许多企业的财务和税收情况。最近,深圳市进行车改,她的公车没有了,不过,政府给她每月补助3800元。
就在车改后不久,她跟领导说,“我不去西边上班了。今后,让那些企业都把审计材料送到我的办公室(东边)来审计就好了”。
女审计员说,“没有公车,我是不会去的。我不愿意自己开车,更不愿意坐公交车”。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可是,这个例子,却代表一种官场高高在上的职业抄手,也代表当今一些官员心灵深处之为官之道。
当今社会为官之道,还包括:既然没有好处,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既然不让黄、赌、毒,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拉动GDP?官员吃饭都不让了,许多餐饮业,尤其是高档的酒店和餐馆,生意惨淡,地方财政的钱袋子怎么办?
一些官员最大的担心,还不是吃喝玩乐没有了那么简单,而是生怕犯错误。有作为、敢做事的人容易出错,容易被双规;无作为、不作为的人,稳稳当当地,几年一升。所以,许多官员采取消极怠工,进入无作为和不作为的模式。
在一个以政府拉动、以官员推动才能发展的经济体,官员怠工和不作为,是比较可怕的事情。习近平的改革,对老百姓来说,对一些官员来说是好事,对另一些官员和商人来说,他们的意见却不小。
从国家长远的利益考虑,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那么,对中国的经济来说,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不可否认,全国各地的服务行业,尤其是高档餐饮和娱乐场所的经营状况很不好,与之关联的产业也比较萧条。在这些行业发财或者就业的人们,开始寻找别的出路。另外,官员和国有企业人员的收入可能已经有所收敛,有的人实际收入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些听起来是对经济的发展很不利。但是,我们如果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弱化社会矛盾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恐怕就没有那么忧虑了。
30多年的发展肥了不少人。官员的发财期望值高于社会经济所能赋予的极限。腐败,灰色收入,黄、赌、毒是社会不稳定的定时炸弹。不弱化腐败,不对目前的黄、赌、毒进行一场比较残酷的斗争,共产党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将受到挑战。不管是胡锦涛,还是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认同度都是一样的:不反腐、不搞廉政建设,将会导致亡党亡国。
因此,八项规定和反腐的目的,就是要牺牲部分官员的短期利益,保证党对中国的长期统治。为了这个目标,倒了苏荣,倒了一批省部级领导,那仅仅是反腐的开始而已。任何一个政府都需要老百姓的信任,才能保证长久的统治地位,才能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①
30多年的改革,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改革,使中国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并且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30年前,中国人羡慕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奇迹。如今,世界许多国家羡慕和称赞中国的发展奇迹。然而,中国(大陆)人口是亚洲“四小龙”人口总和的16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人口的10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人口的4倍。
仅人口的规模,加上其经济连续的高增长,就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受人瞩目的国家。中国的兴衰,不仅是中国本身的问题,也是世界经济的大问题。全球70多亿双眼睛在看着中国,他们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中国在其共产党的领导下,真的能够成为发达的经济体吗?
如果用传统的观念看中国,那上面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然而,如果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自己能够纠正错误、有决心惩治党内腐败,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在通信技术深入千家万户的时代,在全球化到达非常深刻的时代,中国政府和政党面对挑战,主动清除党内少数腐败分子,主动提倡八项规定,牺牲了“自己人”的一些利益,换取的是民心和社会稳定,换取的是一个能够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政府和政党。
那些公务员和少数官员的抱怨,一方面,说明他们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时候,其目的就不纯洁。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的官员,尽早退出体制,自己创业,兴许对国家、对他们个人,都是一种解脱。
社会的发展,本来就不应该有那么多吃“皇粮”的人。国家过高的行政开支,早已经是纳税人的沉重负担。另外,深化改革,使中国变成一个发达经济体,本来就不应该再由官员的全面干预来实现。市场将会代替许多政府功能,打击垄断,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只赢不输的改革措施。八项规定也一样,它会引起阵痛,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也可能会降低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国家长远的利益考虑,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教授)
【注释】
①笔者认为,腐败不是中国特产,腐败却有中国特色;反腐有代价,但是,为了党的威信和统治地位,反腐是必须的;官场惰性是官员觉悟低、素质低的表现;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官员的水平和觉悟也必须与时俱进。
责编/张潇爽 美编/李祥峰
本文为人民论坛网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网原创专栏”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