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交锋 > 正文

学者解析: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特质(4)

江户幕府时期“日本主义”发酵

丰臣秀吉扩张狂念遭遇重挫,继起的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因国力所限,又为了禁止“异教”(指天主教)“异学”(指西洋文化)入境,幕府两百余年间厉行“锁国体制”,对外侵略偃旗息鼓,然“掩八纮而为宇”的诉求未曾消弭,封建领主仍怀“德化宇内”之想,于内敛间,令“日本中心主义”精神发酵,并通过强化军事组织,实现军政一体的“武家统制”,武士居社会强势地位,而武士的本性充满杀伐和武力扩张倾向。

江户幕府初期,儒学家、兵学家山鹿素行著汉文历史书《中朝事实》,称日本为“中华”“中朝”,乃世界中心。山鹿追溯日本皇统起源,扬言最高政治理想早在古代已经完美实现。山鹿素行讴歌“忠节”“尚武”的《武教小学》《山鹿语类》,推尊为“武士道的宪法”,被近代日本军人奉为经典。山鹿思想对幕末明治间勤王武士影响很大,也为近代日本军人所服膺。

江户幕府中期,“国学三大人”——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以“大和心”(日本精神)取代“唐心”(中国儒家精神)和“佛心”(佛教精神),宣扬国粹主义。尤其是“集国学之大成”的本居宣长,将日本古书《古事记》描述的“天照大神”视为实有的帝王,称其“皇国之古道”为最高境界,追求以“神道”为代表的日本文化原始精神,反对儒家思想,力主清除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高倡“神国”日本统治世界。本居宣长的弟子平田笃胤反对儒学派崇拜中国,力倡“复古神道”。

江户幕府后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罗斯、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东侵中国、日本、朝鲜。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竞相探讨挽救民族危机的方略,其共同意向是:精神上推尊日本至上、天皇至尊,方法上超越岛国局限,仿效西洋列强向外侵略。

江户后期提出完整扩张计划的是“经世家”佐藤信渊。他撰《宇内混同秘策》,首句称:“皇大御国乃天地间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万国之根本,故若能经纬其根本,则全世界悉为其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安抚万国之苍生,自始便是皇国君主之要务。”宣称兼并亚洲各邻国、统治全世界是上天赋予日本的使命。

佐藤说:“以此神州(指日本)之雄威征彼蠢尔蛮夷,混同世界,统一万国,何难之有哉!”“皇国征伐支那,如节制得宜,五至七年彼国必土崩瓦解。”其计划为:征服支那应先攻略满洲。如得满洲,“则朝鲜、支那次第可图也”。他还具体拟定进攻中国的实施计划:在东京、关西、中州、筑紫、陆奥等八地域实行“富国强兵”,得雄兵20万人,然后由天皇渡海亲征,先锋直扑江南,以南京为临时皇宫之所在,录用支那人才,征服支那之后,再图东南亚、印度。

佐藤信渊先侵略满洲再征服全中国,进而侵占全亚洲的扩张路线,继承和发展了丰臣秀吉思想,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计划之先导。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日本侵略史   军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