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改革的利益藩篱为改革塑造权威
中国需要改革,中国的改革又很难,中国改革难在何处?现在大家越来越有共识了,这就是一些既得的利益群体在阻碍改革。只有打破这一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的改革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和崭新的局面。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一障碍可能就来自我们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明的时候,曾讲过一句话,改革“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句话意味深长。改革30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率先改革,做改革的决策者、推动者,为中国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都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了不少名目繁多、形态各异,但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利益。尽管这些利益比普通群众普遍分享的改革红利要多不少,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固化,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和不自觉了;尽管这种利益格局既不公平又不可持续,却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触动利益要比触动灵魂还难”。
要想打破这一格局,没有一个高居各方之上既有权威又相对超然的机构,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领衔担纲组长,3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刘云山、张高丽担纲副组长这样一个“豪华阵容”的意图所在。
有了这样的权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可以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进行改革部署,可以强有力地纠正一些地方和一些群体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改革倾向,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