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4)

 存在问题之外在问题

从社会角度而言,首先,教育的矛盾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存在分配不公。2007 年10 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减负”座谈会上,就曾呼吁停止奥数班,我说奥数班摧残人才,结果当场就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初中,上不了初中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这种话出于小学生之口,又是可笑又是可悲。说明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在教育内的反映。

其次,家长和学生也有很多传统观念。比如“学而优则仕”,觉得书读得好就该当公务员,就该当白领,中国没有国外“学而优则工”或“学而优则农”的想法,这也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问题。

最后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攀比文化。

中国是人情社会,别人家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自己孩子考上地方院校,家长和孩子都觉得没有面子。这种文化和心态产生了教育的竞争,你让孩子学奥数我也要让孩子学,而不管孩子的能力或者兴趣。这种攀比表现在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攀比不仅存在于个人,甚至上升到一个地区的政绩观。

一个教师曾经告诉我,某年因为考试成绩优异,他们地方上领导请教师们吃饭,领导要求明年学校升学率继续提高。只要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升学率本来就是一个常数,与整体的教育质量没有任何相关,一个市升学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另外一个市升学率的降低,所以专注升学率,实质是关注政绩。

对学校评价制度也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高,就表明这所学校质量优秀,由此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欠缺。

我们经常说要“教育家办教育”,就是要懂得教育规律,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人来办教育。这便需要我们对教育要有一个清醒认识。至此,我已经论述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同时我们揭露了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剖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解决呢?

在我看来,教师是教育的关键。

就像我一开始对“教育”所阐述的四大观点,其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事实--教师是关键。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细细想一想,类似与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等过程,需要谁来完成?答案很明确:教师。教师便是解决问题的实施者,换句话说,教师起到介质作用。

对于教育的关键角色--教师,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提高呢?

首先全社会应用实际行动来普及提倡尊师重教,包括国家提倡,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比口号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待遇。

现在一些地方比如江苏浙江等地区,教师待遇已得到提高,但是很多中西部地区待遇依旧很低。前不久一位中部地区的教师当面向我诉苦,工作20 年了,每月的工资仍只有2080元。

其次教育本身要值得人尊重。我建议首先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国家考试制度,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切勿再一次地走过场,教师在考试考完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教师工作几年之后还要再考察。

再次是师德问题。

现在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和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缺乏有关。

教师责任重大,教育事业是很幸福、很光荣的事业,教师看到孩子的成长有幸福感,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有了这种认识,就能不断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就会感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成就很大。像上海的PISA 测试就是代表中国教育好与进步的一面。

我觉得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可以认识到有些问题是社会问题,教育已经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问题,学校只能尽量做好,校长只能面对现实,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不可能面对所有问题。

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都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地改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教育   顾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