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期,英国发生了长达10年之久的宪章运动。英国工人为争得选举权,于1836年6月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1837年6月召开了工人大会,提出了包括实行普选权、取消候选人财产资格限制等要求的请愿书,并于1838年5月以“人民宪章”的名义公布了这个请愿书,号召人民签名,从此展开了“宪章运动”。1839年2月,第一届宪章派全体会议在伦敦召开,并于7月向议会递交了有15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为了协调已经广泛展开的群众运动,宪章协会1840年7月在曼彻斯特成立,组成了执行部。宪章协会于1842年领导开展了第二次签名运动,签名者有300多万人,几乎占当时英国成年男子的半数。
当时的德国还是个由30多个邦组成的国家,在经济上仍然是带有封建性的农业国。但是,在一些地区已发展起来了资本主义经济。德国无产阶级既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又受资本家的剥削,因此,工人群众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不断发生。1844年6月,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拿起武器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很快就被德国政府镇压下去,但是它明确提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反对私有制的要求,标志着德国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当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封建主阶级的斗争时,工人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同盟者参加这一斗争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工人群众曾自发地分散地进行过反对资本家剥削的斗争。马克思曾指出:“西里西亚起义恰恰在开始时就具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在结束时才具有的东西,那就是对无产阶级本质的意识。”③
由此可见,在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特征如下:第一,范围广阔,得到广大劳动群众的支持和同情。第二,工人阶级已经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第三,工人运动都以武装起义这样的尖锐激烈为斗争形式。这表明当时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这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背景之三:“已有的思想材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也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④“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⑤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思想基础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在自然领域的新发现。其主要内容有:其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指出利润、地租、利息都来源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对立。其二,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其三,空想社会主义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取代;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包含不少科学见解。其四,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细胞结构和生物进化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