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背景及形成历程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主要有三大背景:“经济事实”状况、政治环境状况和“已有的思想材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与完善的长期过程,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产生背景 形成历程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学说、理论和思想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的根基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即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恩格斯所讲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再者,任何思想学说都是后人对前人的思想成果“扬弃”的结果,马克思对此也有论述:“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这就说明了人类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其产生主要有三大背景:“经济事实”状况、政治环境状况和“已有的思想材料。”

背景之一:“经济事实”状况。恩格斯曾指出:“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①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学说、理论和思想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根基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即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恩格斯所讲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那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于何种经济事实状况呢?

从14~15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到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英法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相继进行各自的产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使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生产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结果导致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自此后经济危机不断,如英国大约每隔10年发生一次危机,1836年、1847年、1857年、1863年发生了4次经济危机。而且经济危机不止于英国,其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在1857年、1866年发生了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反映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这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重新考量。

背景之二:政治环境状况。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②,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830年至1840年间,英、法、德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这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的又一重要表现。1831年11月,法国重要工业城市里昂的丝织工人不堪忍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实行标准工资。遭到政府拒绝后,工人群众便拿起武器举行起义,占领了国民军的营房,并一度控制了整个里昂市。这次起义被镇压之后不到两年,里昂工人又于1834年4月举行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并得到了巴黎和马塞等城市工人的响应。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历程   背景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