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摘要】主体性思想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其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哲学史回顾,指出马克思以前的旧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主要表现为意识主体性,有其特质与范式,自身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主体性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有着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 旧哲学 马克思 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主体性是哲学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主体性问题在哲学史上经历了由古代哲学的隐而不显到近代哲学的蔚为壮观再到现当代哲学重构的发展历程。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主体性思想万花筒中的奇葩,其主体性思想的梳理与阐发对于审视哲学发展史、关注当下人类生存困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哲学史探源

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历史流变。主体性问题作为哲学议及的课题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表现,呈现为不同理论形态。纵观西方哲学史,希腊罗马哲学作为本体论哲学,主要追问世界的本原或“始基”,从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天问”到智者学派的“天上人间”的转向,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构建再到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总体而言,该阶段主体性思想是零星分散的,附属于本体论。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伊壁鸠鲁用原子偏斜运动纠正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打破命运的束缚,从而企图从自然的角度来阐明个人的意志自由、个性和独立性的主张颇为赞赏,指出哲学“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并赞赏“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①

发展到中世纪,哲学表现为经院哲学,人匍匐于上帝面前,哲学也成为“神学的婢女”。该阶段人的主体性是压抑的主体性,或者按照费尔巴哈一针见血指出的,“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人的本质”②,神是人的主体性的异化,马克思在一定层面上亦赞同其观点。

发展到“人的发现”的近代,主体性得到高扬,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主体性一路狂飙,集中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当然,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世界只是从客体而不是从主体去理解,近代唯物主义在物质统一性原则下甚至呈现出敌视人的主体性的倾向,和唯物主义相反,人的主体性主要由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一如近代哲学史所呈现的,近代主体性主要由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唯心主义者所阐发,黑格尔是集大成者。黑格尔将世界描绘成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态将辩证法完备呈现出来,以厚重的历史感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是裹挟于唯心主义体系中的辩证法以及人的主体性最终流为绝对精神实现自我的工具,从神学解放出来的人又被自己的解放者—理性所奴役。继黑格尔之后的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不仅将唯物主义重新推上了哲学的王座,还力所能及地保有了人的主体性,即通过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其“人本学”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早期自然唯物主义敌视人的不足。但是在费尔巴哈那里,由于缺乏历史生成的维度,无论是主体的人还是客体的自然都被视作现成既定的,自然是蛮荒以来就始终如一的,人被归结为抽象的类特性,主体与客体、历史与自然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马克思之前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特质与范式。纵观古代至近代的西方哲学史,主体性经历了由萌芽至井喷的发展过程,归结而言,其所论及的主体性有着普遍的特质与范式,这些特质与范式彰显了人的自我觉醒,也存在着自身不能克服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

意识的主体性。包括近代在内的此前哲学,其主体性集中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意识的主体性彰显着人的觉醒,也是推动哲学发生发展的精神动力。但是,在他们那里,意识的主体性是不证自明、先验自足的,意识内在性的矛盾与问题是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在康德那里表现为“物自体”与现象界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黑格尔那里表现为绝对理念天马行空般地独断演绎,在费尔巴哈那里表现为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人本学还原还仅仅是止步于意识层面的精神解放与思想启蒙。

先验的主体性。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眼中,意识主体是先验自足的,人被看作是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意识天马星空、不食人间烟火,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但是马克思指出,“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物”③,由此消解了先验意识主体的自足幻象。其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只能流为先验主体的独断,是虚假统一。

超历史的主体性。旧哲学家们先验地预设了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一方面一如人是理性般的不容质疑、不容溯源、不可还原,一方面又缺失生成、迁变、超越的维度,主体性被标榜得无以复加旋即走向其反面,陷入宿命论的泥淖。

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关于主体性的思想及其存在的理论困境成为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理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并作为其哲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标志之一。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马克思   主体性   意义   思想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