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较广的几种错误思潮概述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不能僵化地认为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就是与指导思想的单一性相违背的。不是所有的社会思潮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符合历史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只要是符合人们正当的利益要求,最终都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客观存在着不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需要我们时刻警惕并加以反对。
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思潮以黑格尔为起点,帕累托、涂尔干、马克思·韦伯、曼海姆、丹尼尔、贝尔、李普塞特、福山、亨廷顿等都对意识形态终结从不同视角做了阐述,这一思潮延续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以之为标志达到了巅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新变化,在李普塞特、贝尔等学者的推动下,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演化为颇为流行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者将世界历史的发展看作纯粹的精神发展的历史,忽视了隐藏于精神发展背后的物质基础。他们追求超阶级、超国家、超党派、超历史的永恒观念,认为西方的传统、思想、制度和信念是普遍有效的,是人类实现自我肯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历史范式。意识形态终结论实质上是要在终结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上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我国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贬损和诋毁革命,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进行全盘否定,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20 世纪 90 年代,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泛滥。他们以所谓“重新评价”的名义,对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进行否定,片面夸大革命的破坏性,忽视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尤其对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诋毁。历史虚无主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二、否定革命;三、否定五四运动;四、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五、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美化、歌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①
普世价值思潮。普世价值理论认为,类似自由、民主、人权等符合所有社会形态的所有人的需求。认为自由、民主、人权等这些价值观念适用于所有的人,不管哪个阶级、哪个个人都赞成并实践这些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些价值观念适用于任何社会,不管哪种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并适用这些价值,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阶级的分化比较明显,这意味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在利益冲突甚至对抗的前提下,所谓价值取向的大一统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普世价值思潮不过是西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营销,其实质是要用西方强权国家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②
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理论方面,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二是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和否定国家干预;三是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改革开放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新自由主义随同其他各种流行于国外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门,并被一部分人所宣扬、接受。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其中不乏可以加以吸收的合理成分。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流派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和表现形式尽管有所不同,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基本观点和哲学基础基本相同。他们都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并用抽象的人道主义来解释历史、观察社会。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对于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我们要坚决地批判和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