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党员教育方法的探索,以使党员教育更富成效。在古田会议决议及其他场合,毛泽东都对党员教育方法进行过阐述。可总结为四种:一是通过各种会议教育党员;二是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教育青年党员;三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党员;四是通过办校、培训等教育党员。
通过会议教育党员。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支部会议的重要意义除了解决问题,还有教育同志的重要作用。因为开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考查问题的环境,要参考上级的指示”,这就调动了同志们的“心思才力”。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党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组织者没有对会议进行充分准备、与会者不能自由发言、会议决议不能落实等原因,党员干部“不爱到会或到会少兴趣”。毛泽东在决议中还对症下药,就如何“使党员到会有兴趣”给出了具体的纠正方法。概括来说,平常要教育党员懂得会议的教育意义,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会中要倡导自由发言,会后要贯彻落实。
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教育青年党员。和成年党员相比,党员中的青年有“不同的情绪”。因此,毛泽东认为,除一般地接受党的训练外,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此外,要设立专门负责青年党员教育的组织机构。党支部中应成立“青年工作会议”,前委及纵委应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支队委及支委则各设一个青年委员,研究20岁以下党员的教育。
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早期毛泽东在党员教育中,十分重视批评的方法,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当时,很多党员还不能正确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于批评有很多错误做法,毛泽东对这些错误进行了纠正。
一是批评不能变成个人攻击。有些党员不能正确认识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而是把批评当作人身攻击的工具。结果不但诋毁了个人,还破坏了组织的团结。要教育党员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角度出发,正确开展批评。二是不能跑到组织外乱批评。许多党员没有组织观念,以为在组织内或组织外开展批评没什么两样,其实这种做法危害极大。要教育党员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要在会上提出,不要背后乱讲。三是防止批评“武断和庸俗化”。有些同志批评没有证据瞎说一通,有些同志过分关注细节。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要注重调查研究,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
通过创办“红埔”教育党员,培养干部。毛泽东十分重视通过创办学校,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1930年2月,红军第四、第五、第六军因为缺乏干部,经前委决定创办随军的红军学校,招收学员600人,毛泽东任校长。1931年秋,为培养红军干部,毛泽东主张创办红军干部学校。他指出,培养红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
总之,在党的早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党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党员教育内容的设置以及对党员教育方法的探索这三个方面。在当时特殊的斗争背景下,毛泽东的党员教育思想有效地解决了如何将一个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新。党员教育由此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的很多思想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财富。
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对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党员的思想也难免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发展党员和加强自身建设中,对党员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党员自觉抵制其他错误思想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要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纠正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做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自觉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教育方法来看,通过会议教育党员、注重青年党员的教育、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办好教育仍然是有效的党员教育方法。当然,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技术、新思潮,我们对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继承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时代要求有所创新,进而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作者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注释】
①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28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8页。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83~1949年)》(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76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