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无法保障,毛泽东提出,通过党员教育来解决无产阶级思想领导问题是党内最迫切的问题,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政治路线、思想认识、群众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教育,并就如何开展党员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对于当下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党员教育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早期党员教育中,毛泽东不仅对党员教育的意义、内容做了明确系统的阐述,且对党员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研究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阐述党员教育的意义
党员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武器。无产阶级政党要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很多农民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的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了绝大多数,党一时成为“农民党”。1928年党的六大统计,党员中农民占76.6%,工人只占10.9%。①在党员成分主要为农民的条件下,小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也被带入党内。1928年,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了地方党内存在的四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一是机会主义;二是地方主义;三是土客籍矛盾突出;四是革命立场不坚定,投机意识浓厚。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毛泽东非常担忧:“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②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除了在地方党内大量存在以外,在红军党内也非常普遍。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对红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肃清。会议形成了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如何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率领大众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成为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当时,关于党员成分问题,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不切实际地坚持“唯成分”论,认为只有在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这显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坚持从农民中发展党员,主张通过党内教育的方式解决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对于地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主张“经过长期的斗争锻炼和党内教育”去解决。对于红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他认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因为只有“从党内教育做起”,才能使红军“健全与扩大”,才能完成“斗争任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