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把握好改革规律,在探索规律中主动改革
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本质上抓住了改革的规律性,才能使改革更加科学有效,防止改革决策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第一,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把握三大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八个基本要求,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东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东西。推进改革应当牢牢把握这八个基本要求。
第二,要把握好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使改革在现代化的轨道上更加顺利地推进。推进改革就必须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现代化一般规律是什么?从各国历史发展来看:现代化客观上是一个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的历史过程,经常会出现机器排挤劳动、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现象;不少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没有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止、现代化进程受阻。我们要通过全面改革,在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正确把握资本、技术、劳动之间相互替代和依存的特点,处理好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充分就业、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的有机统一,提高劳动参与分配能力,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防止发生在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第三,要透彻地把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使改革在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标准、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自身特殊的要求:(1)坚持一个“凡是”和两个“一律”: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2)坚持政府的两条绿线和两条红线:其一,职能绿线即明晰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其二,政绩绿线,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央批准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详细回答了政绩考核问题,《通知》要求,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把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其三,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其四,安全生产红线,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明确了绿线与红线,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