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4)

第三,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社会养老的支持保障系统。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在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无障碍设施等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就养老机构床位来说,截止2003年年底,我国目前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床位数仅为473.6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4%④,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而居家养老服务也只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得以试点开展,远远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因此,应以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先行,重点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护理型等特殊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老年福利设施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无障碍改造,打造老年宜居社区,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尊重和关怀的生活环境。

第四,加强各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落实人才保障机制。在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养老服务人员在数量、结构和服务质量上都有待提升,很多地方的服务人员都由“4050”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人才的缺失成为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需建立制度化的养老服务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大专院校、老年福利机构的教育资源或新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构,加强职业道德、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优化养老服务人员层次结构,在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管理领域加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比重,将社会工作“自助助人”的价值理念以及专业技巧引入社会养老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养老问题“全民关注、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促进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和常规化。

结语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以及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提供补缺性和普惠性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对此,应在福利转型、积极老龄化和家庭需求视角的理念指导下,从强化政府角色和职能,丰富服务内容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52WW1225)

【注释】

①董红亚:“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70页。

②周湘莲:“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学海》,2011年第6期,第98页。

③孙宏伟,孙睿:“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选择”,《东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400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2014年2月。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社会化   养老   体系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