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其最根本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并且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马克思提到的共产主义的典型特征是成熟形态的特征,而不是一经建立就马上充分体现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要以科学态度严谨对待,而不应该放大想象,过度美化。若这种过度的美化被社会大多数人接受,而现实又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时,人们往往会更加失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进行时,而不是最终的完成时态,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对过去和现在的超越和进步,是不断地通过改变现实的不合理去努力追求更理想的社会环境,而不是简单只是一种社会形态。
另外,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封建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我们也绝不能因此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中国自身延续下来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时间去消除。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积淀客观存在,影响也是不会轻易抹掉的。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继续发扬和保持下去,但对待旧封建思想残余也要理性,其存在具有历史性和延续性,不要奢望一次全部冲洗掉。我们要看到这些封建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社会基础,并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对其进行有条不紊地、潜移默化地清除、转化和改造。
资本主义发展的优势也没有释放完毕,对中国的影响也时时处处存在。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取代过程的长期性、困难性、复杂性,更要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优势,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继承性的,就像“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一样,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也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中才发展起来的,不能只强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而割断其历史联系将其简单化。
在社会主义内部保留资本主义的合理性部分是必要的,要对资本主义的东西保持批判态度,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全盘吸收。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们就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对社会产生不满和失落。以中国封建时代末期为例,作为落后的社会形态,中国封建的清王朝在末期的腐败衰落中都苟延残喘了200多年;作为现在还在发挥一定优越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瞬间消亡。资本主义的衰落将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绝不能单一化和简单化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在鲜血的洗礼中作出的正确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好,而是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得更好,能够更充分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社会发展规律证明,共产主义是正确的。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封闭发展模式被西方国家打破后,以封建社会的形态继续发展已经绝不可能;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阻碍和欺凌,成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内有封建官僚势力的虎视眈眈,妄图复辟,重新奴役中国人民,想要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发展也异常困难。封建主义老路不能回头,资本主义道路也走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发展的唯一选择。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
在2013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委员们就如何履责提出了“三个拒绝”的要求,分别是拒绝冷漠和懈怠、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拒绝奢靡和一切利用权力或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其中“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一条,不仅对政协委员,更是对中国所有民众都有启示作用。我们应该认清中国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虽有一定偶然性,但却是历史必然性中的偶然。在没有前例可以借鉴,必须依靠自己探索前进的情况下,中国一直以来并将继续下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追求。在发展道路上,即使有失误,有困难,有阻力,有挫折,也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若连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人们都不参与,就会失去发展的条件,即使理论基础再正确,没有充分的实践条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不会开展得顺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诚信、道德问题的缺失,信仰危机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挑战人们的忍耐底线,畸形的价值观使一部分人的思想偏离主流思想领域,形成某种范围上的一种群体性社会情绪,甚至出现一种谁发表正面的、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受到嘲讽和攻击,谁发表负面言论、批评党和政府谁就被撒花叫好的畸形社会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人们的视野,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被欺骗和诱导,掩盖了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实质,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真实状况的判断,成为社会不稳定因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事业提出了极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