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间不是因果关系。应厘清群众对社会发展中阶段性问题的曲解和误读,正确对待暂时性困难,将问题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畅,使社会中每一个人得到发展的实惠,分享改革的红利。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改革日益进入攻坚阶段,由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凸显。社会问题的频现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少数人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困惑,表现出消极甚至对抗行为。客观来说,社会问题的出现是任何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形态的特有弊端,因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社会问题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错误的、片面的。

社会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进步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问题,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消极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口。反而是社会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让社会变得更好的突破口,问题的出现会聚集广大群众和社会的视线,促使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而一旦问题化解,就使社会又向前迈进一步。回顾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挫折和困难在所难免,但大方向和总体趋势是向上向前的。因此,我们应合力解决暂时的阶段性问题。只有正确对待暂时的困难,才能将问题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使整个社会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姿态继续发展,使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得到发展的实惠,分享改革的红利。

客观上说,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根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去是错误的,二者间不是因果关系。社会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盲目悲观,而应该积极求解。现今社会上许多持消极情绪的人一味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扩大了对社会状况的负面解读。广大群众应端正自身的态度和立场,积极消除消极宣传的影响,不要被恶意的解读动摇和蒙蔽。

对待社会问题应持正确的态度。片面理解和对待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进步,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理性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是正确态度,要做到不偏信、不盲目、不冲动、不消极、不激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社会主义不是万灵丹,存在阶段性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社会进步有目共睹,但全速发展的步履间累积下问题也不可避免。西方国家同样也是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上都会出现相应的各种问题并边解决问题边实现发展。只看到解决了问题的西方国家发达现状,而忽略掉他们也有出现问题的历史实际是片面的。人民群众应该对困难多一些理解,对未来多一份信心,对社会多一些支持。

从另一个角度讲,群众对社会矛盾的不满也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自身参与意识的觉醒,有释放和表达自己意图和愿望的行为,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社会、国家发展的关心,渴望社会国家不断进步、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愿景。一味抹煞和压制人民群众的这种参与诉求和表达渠道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有时会过于激烈,这种表达的过激或不到位甚至会造成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舆论环境,但若处理得当,也可以更准确地找到、解决和处理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发现社会问题聚焦点的渠道。

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的要求,从更多的立场和视角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正是从温饱问题中解放出来的表现。只有当吃饭和生存已不成为束缚时,人们的视线才有可能从低层次的“要求活着”中解脱出来,去关注“活得更好”的方向。而现在群众关注房价物价,教育环境,医疗条件,食品安全……诉求已经从基本的温饱需要上升到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显著成果,社会进步显而易见。若生命还受到威胁,生存都成问题,人们是无暇顾及更高层次的问题的。人民群众生活主要矛盾的转移,人民要求获得更好的呼声的高涨,对社会存在问题的质疑、不满和抗议,虽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发展带来不便,但更多地反映出社会不断前进的客观事实。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发展过程

许多人主观意识上认定社会主义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形态,只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发展就不应该出现问题和矛盾。因此,当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时,人们便会产生由已有社会认知和亲历社会现实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便显得犹为不淡定,表现出恐慌加剧,失落感上升等负面情绪。当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无所适从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要想正确对待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首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有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认识。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对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合理的一种社会的构想和描述,而不是一种确定了的完美的社会形态。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更是这样,它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的。我们更应该将社会主义看作是改造现实的一种运动、方式和手段,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在旧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这种盘旋进程中,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在日新月异地推进和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   特色   发展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