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
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②2001年江泽民正式提出“政治文明”概念,2002年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适应这一要求,中国政治学应当善于挖掘并学习其他国家政治文明成果中蕴藏的智慧与经验,提高区分精华和糟粕、有益和有益、正确和错误的能力,实现自我超越,才能根据中国政治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提供正确的思路与方案。当前特别需要学习与借鉴他国政治智慧与经验的方面,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学需要着重研究的方面主要有:
代议民主。1956年周恩来在谈到全国人大公开人大代表批评政府工作的发言以及允许代表在会议上展开辩论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那是剥削阶级专政的制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在学习国外议会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如何健全人大代表审议、表决“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制度,如何健全人大联系代表的制度,如何落实人大代表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权利等。
法治文明。1980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也没有系统地建立起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也不完备。④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决不以西方的法治模式来评判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在学习与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当前中国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执政能力。2004年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紧密联系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努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⑤中国政治学需要通过比较研究开阔眼界,学习各类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不断深化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当前,需要科学总结清廉国家在制度反腐、阳光反腐、公民反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目标提供方案;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公务员绩效评价方面形成的成熟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制度;需要研究西方国家执政党在及时把握民情、民愿方面的一些做法,例如,西方国家执政党根据社会需要和当时政治领域存在的问题,普遍采用民意调查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见征集,了解公众意见倾向,对执政党及其公务员行为加以监督。
选人用人。邓小平曾经针对我国干部制度中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指出:“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这一点,我们不如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能上能下的。”⑥在谈到资本主义使用人才“不论资排辈”时,他指出:“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⑦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作为研究重点,在借鉴国外政治人才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等提出建议。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0页。
②④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7页,第332页,第225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8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05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0页。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