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能力。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多数人的民主,必须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与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个体利益的凸显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般特征,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成为当前我国政治治理中的新问题。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为维护多数人的民主提供完善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研究切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的政治协商机制、防止出现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做法的限权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审判机制等。
尊重多样性的能力。追求和谐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应当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谋求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和谐同样需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适应这样的要求,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保持一致性的途径与方式,分析当前对一致性构成挑战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而且要适应现代社会尊重多样性的发展要求,研究如何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充分尊重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海内外同胞的特殊性。为了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凝聚力,当前中国政治学应当把尊重多样性作为一种国家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实现权利平等的能力。平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的政治要求。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研究党内民主,也要研究人民民主,尤其是要研究人大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与基层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比例问题,研究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问题,研究促进公民有序参加立法、司法活动的渠道问题;不仅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作用,也要研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问题,提高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健全法治的能力。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决定了中国政治重视结果、注重效率。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要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他提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非常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当然,如果政策搞错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没有用。”①现代政治的发展要求执政党及其政府不仅要重视做事的目的或可能达成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做事的方式或程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要研究如何在政治治理活动中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力求实效;而且要研究如何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特别是宪法实施监督程序、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程序、行政执法程序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