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学术生产的过程是博弈的过程(2)

坚持学术底线 遵守合作博弈

在“红黑游戏”中,利益、理念与选择均是多元的。基于信息不对称、人性固有的缺点以及多重权力话语的宰制,双方不可能自一开始就均出红牌,最终能达成零和博弈,就已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结果。对于游戏一方而言,少数能看透游戏规则且富于洞见的人会选择出红牌,但最终仍可能会受多数派的抵制,而不得不随波逐流——以出黑牌而告终。学术生产同样如此,不管外界如何作用于学术生产的过程,总有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愿意坚守学术伦理与底线,坚持唯质取文的原则,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不收人情关系稿,不与中介沆瀣一气,坚持严格的学术评审、准入制度;同样,也总有一些投稿者坚持学术真理与内心的道德自律,不受歪邪的学术风气污染和当前畸形的学术评价体制束缚。但这种声音毕竟太过于微弱,以至于被愈来愈迷失的学术圈所掩盖。学术伦理的放逐与失落,正是这场“红黑游戏”中双方互败的根本缘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质学术成果的产出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同行评议也同样需要经历反复的博弈。若被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自然会影响到其产出、培育以及成长。当前的学术评价与批评,其对象往往只是在针对某种外部压力,如认为期刊分级过于冷酷、死板,全民“科研”、恶意收取版面费、期刊对稿件予取予求、一稿多投、学术掮客与搭便车等,这些附生性的问题很难骤解,即便治理得当,也无法收到学术乱象这一重疾的治本之效。要解决学术生产中学术期刊与投稿人的冲突,必须遵从“红黑游戏”的本质,即遵循合作博弈规则。

就学术期刊而言,通过逐步建立严格的学术评审制度与适合自身期刊定位的退稿率,是实现合作博弈的较佳手段。例如《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在业界久负盛誉,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刊最早采用近乎严苛、高达98%退稿率的同行匿名审稿制度。守住这条底线,既有利于提升期刊自身的地位,也有利于在匿名审查制度下通过高屋建瓴的学术审稿锻造投稿人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投稿人—期刊—审稿人三者之间的学术互动,可以重建彼此的信任。对于投稿人而言,遵循起码的创作规范与投稿伦理,不以快餐式的心态消费学术,不向收取高额版面费的行为妥协,不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学术原本的精神,是投稿人在合作博弈中的有效筹码。

学术成果总会有高下良莠之分,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期刊和投稿者在整个博弈过程中一直出优质成果这张红牌,但守住学术研究固有的底线,遵循起码的学术伦理,获得双赢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良性的投稿过程实际上是学术水准再提升的过程,投稿者可以在投稿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身成果,从而选择最为适合的学术期刊,久而久之,在与期刊博弈中的收益就会显现出来。投稿人对规则的遵从,也会节约期刊各种不必要的成本,使其有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向完善审稿制度倾斜。学术期刊与投稿人之间是N次的来回博弈,突破博弈过程中的囚徒悖论,就可以尽量避免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最终因彼此信任而达成共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