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经济学界的“常青树”——记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3)

他多次上玉泉山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被称为“玉泉山人”

2013年4月21日,张卓元接到中办秘书局通知: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4月25日,张卓元入住北京西郊玉泉山。

其实,从1993年到玉泉山参与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算起,1997年、1999年、2000年,他相继参与十五大报告、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决定、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的起草,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他马不停蹄地参与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建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起草,2007年他又参与十七大报告起草……20年来,张卓元已经多次上玉泉山参加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了。

难怪,张卓元的老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笑称:“到了世纪之交,卓元好像变成‘玉泉山人’了。”

谈起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理论突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起草时的形成过程,张卓元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自1992年十四大首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后,十六大提出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又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表明我们党越来越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说,起草组通过仔细阅读全国各地和中央有关部门报送上来的一批极具参考价值的专题报告,强烈感受到我国体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严重,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歧视性政策等,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同时,政府本应做的加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又做得不够。

“于是,起草组提出,为了从广度、深度上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没有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规律和作用的提法?”张卓元告诉记者,通过讨论、研究,他们初步形成了几种提法。

“中央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是我们党对市场化改革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发展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他说。

张卓元这些年在玉泉山出色完成重任与老伴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张卓元和妻子李秀珍既是中学大学同学,毕业后又成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同事。谈起近年来张卓元上玉泉山参与起草中央文件的感受,“每次他上玉泉山一忙就是大半年,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有时连生日都记不起了。”李秀珍说,为了不打扰他,她一次次推迟去医院检查颈椎病,疼起来就先吃点止痛片。

张卓元伉俪可谓志同道合、相濡以沫。1957年结婚以来,李秀珍要照顾家、照顾孩子、要做《经济学动态》编辑,全力支持张卓元的研究工作。“那时候,我写的论文字迹比较潦草,夜深人静了,她就一笔一画地帮我把文章誊写工整。”张卓元笑着对老伴说,“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张卓元   经济学界   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