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中将 李殿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一、必须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放在与维护信息技术安全一样的重要位置
众所周知,计算机和互联网都起源于美国,全球大多数的核心元器件设备、最核心的计算机软件服务也都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牢牢控制着全球信息网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业已暴露出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证实美国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已远远超出世人想象。美军更是公开成立网络作战联合司令部,专司渗透、监视、摧毁他国的网络系统。反观我国,像核心处理器、关键芯片这些网络核心设备,大部分都还依赖进口。因此,维护网络安全,必须维护信息技术层面的安全。
与维护信息技术安全同等重要的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前者拼的是硬实力,后者斗的是软较量。二者加在一起,构成网络安全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当前,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信息强势”,将网络变成对他国渗透破坏的主渠道,大肆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诋毁、攻击他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积极推行“和平演变”和实施“颜色革命”,导演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某种程度上看,意识形态渗透已成为西方“网战”的主要形态之一,它与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硬摧毁”一样,对目标国的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基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加之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转变的特定历史阶段,被认为威胁到在位大国的利益。因此,西方某些势力已经把中国作为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与攻击的重点。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在其国内辩论中曾公开宣称,要与中国争夺新一代的互联网民,希望通过影响他们带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借此扳倒中国。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曾多次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对中国的互联网政策进行抨击,甚至煽风点火,企图拉拢部分互联网企业抵制我国的网络管理政策。由此看来,我们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这已经是客观事实。
正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所以,我们要像重视信息技术安全一样,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可以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国家治理体系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也就成为了奢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