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建立了强大的制度体系: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党自身运行的制度体系。您认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蔡志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重要的制度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考虑政党制度的最基本形态。中国目前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个制度里:第一,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是友党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友党关系;第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除了是友党关系,还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二者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中国共产党要做的是充分调动自身和其他民主党派的积极性,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能够实现。在中国共产党自身运行的制度体系里,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角色、他们在社会过程中的基本责任和创造力能够有效地发挥。当一个政党以制度形式来界定和规范自己的运行逻辑的时候,就意味着党的建设和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了长期性、稳定性。党的制度体系的有效建设包括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在复杂社会环境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确定性,即在制度框架里确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恒定目标,以及发展的有效性,避免了不确定性和组织运行可能出现的巨大的震荡。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突出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您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科学执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蔡志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共同构建了现代政治过程中党领导国家建设、市场发展和社会发育的基本战略和实践框架,保有了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实践表明,不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来发展,很容易导致政党滞后于时代的要求或者政党运行偏离了老百姓的基本诉求,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也会使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伤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现代化政党的基本禀赋。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标。其本质意义指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宪法与法律框架里更好地领导国家、市场与社会的过程,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如何在法治框架里更加有效发挥他们的作用。科学执政必须要按照规律来强化党的领导的有效性,葆有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导的有效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进而来维护和保障人民对政党的认同,并使这种认同制度化。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理念的科学性,治理制度的系统性;治理过程的实效性。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包含三个系统: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目前市场治理在很多时候不被人们认可,理由是市场治理的主体是不清的,到底公司是主体,政府是主体,还是政府和公司服务的对象消费者是主体,这些很难确证,不是说这个概念不科学,而是主体在市场的逻辑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来发挥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应然关系,概念和边界还是比较清晰的。
第三,社会治理强调的是社会过程中政党、政府、社会在法律框架内共担风险挑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进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为此,一方面,既要保证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效地发挥作用,独立承担社会过程中党返还给社会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简单把社会组织变成党的下级;二是不能对社会组织失之管理,使社会组织成长为党和政府的对立面。这是党在领导社会的过程中要把握的基本问题。
第四,党的组织在社会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是与主体多元的社会现实相联系的,多元的主体是跟分化的利益、多元的价值相联系的。当社会主体和价值观日趋多元的时候,有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整合和领导,这是党建科学化需要把握的基本问题。分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丰富性,是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表现。一元的社会发展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僵化的表现。但是这种分化有一个底线,底线是不能形成两极分化,不能导致贫富差距无节制地增大,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避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党要起教育、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现代性的后果是人们的主体性、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人们的权利观念和利益意识越来越清晰,但是另一方面,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人们对强大组织的依赖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现代管理越来越依靠技术来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可技术在实践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可以在转瞬之间取消我们熟悉的管理路径,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强大组织的依赖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当然,这个强大的组织可以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可以是其他的民间组织、人民团体,甚至是一些非法组织。因此,我们说,人们的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就一定有别的意识形态去占领;我们的党组织不介入,一定有别的组织去介入。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强调就是党的组织如何有效介入社会,并对社会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党拥有强烈的信任感、归属感,到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时候,党对社会的领导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完美的状态,而且在与社会的有机互动中,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