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蔡志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科学化“三位一体”里的有机整体,它们是执政科学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执政必须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来保障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保障权力行使过程既符合执政规律,又符合人民的价值期待与利益诉求;实现科学执政基本目标,就是要保证政党组织结构完善、制度健全、运行顺畅,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健康发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党的组织系统跟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契合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政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要能够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当前复杂国际环境、开放格局中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这其中,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党必须从封闭条件下党和政府控制全部资源的管理逻辑,向开放条件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治理逻辑转变;在把权力返还给市场和社会的时候实现对市场和社会科学的领导,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讲党建科学化就要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讲治理现代化还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问题。
在整个94年党的建设、65年国家建设、36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现三大历史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从艰难境地里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目标。比如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少技术,要市场管理缺市场管理,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今天,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物质财富还不够巨大,地区发展还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城乡矛盾还比较突出的时候,尤其是养老的压力迅速增大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需要在新的复杂条件下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并引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记者: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体现着政党现代化和执政能力建设水平,您认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蔡志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制度的完善入手,这是一个政党自身科学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过去领导计划经济和今天领导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步地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加强自身领导所形成的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管理制度、管理原则向市场经济下治理体系转型,但转型的困境和痛苦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习惯于依靠传统的控制逻辑来解决问题,现在突然变成在开放条件下,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框架下来解决问题,这时候会存在一个困境;另一方面,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在一个新的制度体系建构起来之前,对一个政党来讲,这个转型之痛是非常强烈的,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大的社会动荡。
第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既作为领导改革,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被改革的对象。党既作为自变量存在,又作为因变量存在,那么怎样来保证国家发展的恒定目标?最重要的是保障国家在宪法与法律的框架里运行,通过完善的宪法与法律框架来保证国家发展的有效性,保有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第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梳理以下边界:一是必须要对党和政府的权力边界,包括它的职能边界作出科学的梳理;二是党在领导国家的过程中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它权力运行的边界作出科学地梳理;三是党还需要对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边界进行有效地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大把我们的主张、把责权边界以法的形式界定下来,通过完善的立法体系来确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他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拥有哪些权力,承担什么功能,履行什么责任,真正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元主体能够在社会主义格局里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提出治理体系现代化或者党对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科学领导,在其本质意义上是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目标来展开的,所以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其本质意义上就是通过强化党对国家、市场、社会的有效领导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按照习总书记的观点,它实际上讲的是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逻辑,也是跟我们“四化”目标相适应的。
第五,党的组织能否成为一个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清晰、运转协调的先进政治力量,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能够有效发挥的组织形态?由此就有了党加强自身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除了前面讲到的法治完善之外,还有党自身的制度体系健全问题:一是组织的高效运行;二是宗旨的有效落实;三是党在不同阶段目标任务的实现;四是实现社会团结、社会发展,提高党的执政效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形成法律体系和党的制度体系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实现法治框架内政党对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无论是国家法律体系,还是政党的制度体系,其有效性都体现在制度能够权威地运行。
总之,党建科学化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理念的先进性、组织的完善性、制度的科学性、运转的协调性、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