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上海自贸区要做好服务业开放大文章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

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和服务业开放,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服务业开放后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是技术层面的、制度层面的,还是人的层面的,怎么化解,怎样能趋利避害,我们还吃不准。所以,要做点试验、要搞些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担负着这样一个重任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上海考察调研期间,视察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并强调建自贸试验区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项明确任务是,扩大服务业开放。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在自贸区这块试验田里尝试扩大服务业开放?自贸试验区又当如何在开放服务业中凸显出改革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研究员曾多次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就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发展情况等作发言和评价。他近日出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浦讲坛”,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对其进行了采访。

服务业要在开放中培育优势

解放新论:国际贸易有一句话,“拿自己的优势去交换”。但从产业比较来看,服务业似乎还称不上是我们的优势。如何理解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必要性?

隆国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是,总体规模在扩大,出口为全球第三,进口为第四,但贸易逆差在持续扩大。逆差扩大意味着,我国服务部门的整体竞争力不够。但是,服务部门有很多,不是说所有部门都没有竞争力。有的过去有竞争力,现在变成逆差了;有的过去没有竞争力,现在变成顺差了。前者最典型的是国际旅游。过去,国际旅游是我国出口创汇主要来源,但现在中国游客走出去的步子更快,且境外个人消费快速增长。国际旅游就从过去的顺差大项目变为一个逆差大项目。后者比较典型的有商务咨询,过去是逆差,现在变顺差了。

提出服务业开放、鼓励服务业出口,不是说现在我国服务部门已经具备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也不是说比较优势理论不对。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如果没有优势,靠政府补贴长远不了。但有比较优势支撑的因素,不一定就能直接形成国际竞争力。譬如,低成本劳动力很多国家都有,但只有中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能将其转化为出口加工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可见,要把潜在比较优势,转化成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企业与政府合作,要有好的对外开放战略与政策。

目前,我国在一些传统服务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服务竞争力,在一些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领域也正在形成竞争力。短期内,我国可以立足于现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服务出口。此外,当前我们面临着国际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带来的计算机服务快速发展等重大外部机遇,也面临着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带动相关服务、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服务等一系列国内机遇。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国际国内的战略机遇,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这也将对国内经济大局、经济转型甚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重大意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自贸区   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