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破解“古老又现代”的难题
毫无疑问,随着“东突”恐怖势力的复杂化和恐怖主义手段的多元化,预防与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有效遏制恐怖活动在新疆多发频发和向内地蔓延,建立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疆。
潘志平:当然,首先是“严打”,要坚定不移地打掉其嚣张气焰,但仅仅严打还是不够的。我以为,除严打外,治本之策至少还应有加快社会发展和依法治理这两个方面的努力。2009年“7·5”后,党中央协调19省市援疆,而且强调援疆工作要极大地落实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民生上,这对于压缩暴恐势力的活动空间和滋生土壤,有着重大意义。新疆问题如此之复杂,要在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宗教去极端化上多下功夫。
必须注意的是,要坚定地相信绝大多数的维吾尔族民众和广大穆斯林教徒是反对任何暴恐活动的。媒体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灭绝人性的暴徒与特定的民族与宗教挂钩。依法治理是不断走向法治的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面对“三股势力”的猖狂,我们应拿起法律的武器。我再次呼吁,全国人大应尽快制定出台《反恐法》、《反民族分裂法》、《反极端法》、《宗教组织与活动管理法》等基本法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理。
王伟光:国际反恐经验对于我国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而我国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应该继续发扬。比如,对于枪支、爆炸物以及危险品的严格控制;强调打反恐的“人民战争”,强调政治上的集中坚定领导,强调从基层做起;强调标本兼治,拒绝把恐怖问题与特定宗教或人群联系起来,等等。在反恐情报、反恐的法治化、反恐体系与力量的专业化、反恐的科技化、强调非官方力量在反恐中的参与、武警与警察的更有效利用、反恐的应急处置等具体操作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各种形式的恐怖事件的新闻报道,但实际上,就一般而言,一个人真正遭受恐怖袭击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这种风险远远低于遭受交通事故或火灾等意外事件的风险。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既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但又不必过于紧张和恐慌,也不要让恐怖袭击激起对某个族群、某个宗教的歧视或仇恨,更不要激起暴力冲动或变得极端。如果恐惧或仇恨,则正中恐怖分子下怀。
潘志平:应看到国际性是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反恐除了借鉴国际经验外,还必须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上海合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三股势力”的严重威胁,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就通过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5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等一系列文件和协议。
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在塔什干正式成立。多年来,上合组织已连续举行了“东方-反恐2006”、“天山-1号(2006)”、“和平使命-2007”等多边和双边的反恐联合军演。早在2005年,上合组织反恐机构就发布消息称,该组织共预先防止了250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上合组织在地区反恐斗争中已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上周,亚信秘书处又与上合组织秘书处签署了谅解合作备忘录,迈出了反恐合作第一步,增强了打击中亚恐怖势力的力量。
王伟光: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有必要学习一些如何应对爆炸、劫持、火灾等突发事件的知识。这可能会在万一不幸真的遇到暴恐袭击时,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到的伤害、甚至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公安部门应当向民众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但同时我们要知道,一旦遭遇爆炸、劫持等恐怖袭击,首先应该交由专业力量来处理,警方和武警官兵绝对比普通公众更为专业和有效。作为民众,在发现有疑似暴恐行为的人物和事件后,应当及时向警方报告,并帮助抢救伤者,同时在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潘志平:一位美国学者说过:“不同的民族、部落、宗教集团和种族如何能够和睦比邻相居,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从来未解决的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地区,实现长治久安,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难题,遏制“东突”恐怖主义问题正是这世界级难题中的难题。我们正解决这一难题,以我们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一定可以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记者 郑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