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潘志平:贫困和社会不公并非恐怖主义的根源(3)

王伟光:恐怖主义分子都是怎样一些人呢?在最初,因为恐怖主义方式比较特殊,所以,恐怖分子往往被认为是非常狂热、不理智的,或者是有某种精神或心理病态。但长期研究表明,根本不存在什么恐怖主义人格或恐怖主义精神症候,大多数恐怖主义分子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精神病患者”,绝大多数自杀式袭击者也不是精神失常的人。那么,恐怖主义分子一般都是哪些人?许多恐怖分子是教育程度低的穷人,但也有不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或来自富裕阶层。比如,“9·11”袭击者中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来自富裕家庭。因此,恐怖分子身份多样。而近年来,女性从事恐怖活动则成为一个比较醒目的特征。媒体甚至报道过,约旦有一个“祖母级”的妇女还成为一名自杀式袭击者。

潘志平:因此,暴恐分子的个体特征和变化规律值得研究。研究发现,境内“东突”恐怖分子虽然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却很重视掌握网络技术。从去年多起暴恐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特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被大量使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相关部门负责人曾介绍,“东突”恐怖分子“网上纠合、网下行动”的动向明显。多起案件中的恐怖分子都存在收听观看境外恐怖组织煽动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音视频现象。“东突”恐怖势力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学习犯罪技能和犯罪手段、传播恐怖分裂思想。

其次,“东突”恐怖势力团伙中确实呈现出女性增多态势。犯罪学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犯罪普遍多于女性,特别是在带有暴力性质的犯罪中,男性比例更是占据多数。这让不少学者坚信,荷尔蒙以及生物因素是对犯罪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的最好解释;还有学者认为,性别在感知世界方式的社会化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男性犯罪率高于女性。但最近几年来,“东突”恐怖势力团伙呈现女性增多态势。2008年3月7日,一名18岁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受境外“东突”恐怖组织指使,携带汽油燃烧瓶登上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南航航班,企图以自杀式袭击方式炸毁民航客机。同年7月8日,警方在捣毁乌鲁木齐市晨光花园小区地下恐怖窝点的行动中,当场击毙和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两个暴恐团伙,其中就包括5名女性犯罪嫌疑人。去年10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的驾车冲撞致人伤亡暴恐袭击案件中,也有4名女性参与。

王伟光:恐怖主义还有一些新变化值得反恐部门关注。传统上,恐怖主义袭击的往往是一些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目标,比如政治人物或外交机构等。在袭击中,恐怖袭击者往往更重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期望其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不是蓄意追求尽可能多的人员伤亡。因此,许多恐怖袭击者往往在事前或事后公开承认自己的行动,他们是“想让人看而不是想让人死”,他们也往往有相对清晰的政治意识形态,且也有相对严密的组织和骨干分子。

但在冷战后,许多恐怖分子开始“不仅想让人看还想让尽可能多的人死”,蓄意造成尽可能大的伤亡成了许多恐怖袭击刻意追求的目标。许多恐怖事件也往往找不出袭击者的清晰政治动机,且有许多袭击者是“临时”或“业余”的,并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长远的行动纲领。在“9·11”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保持高压的情况下,有严密、清晰等级控制体系的恐怖团伙,往往容易成为反恐监控和打击的目标,且一旦其领导人被捕或击毙,整个组织就可能解体。为此,如今恐怖分子往往采取网络化的松散组织体系,以提高其生存性,各个恐怖分子或行动小组之间往往只有松散的意识形态或物资、人员上的联系。还有的恐怖分子,开始采取所谓“孤狼”式行动,就是一个人或极少数的几个人,在完全没有与其他行为体联系或配合的情况下,就实施暴恐行为。“孤狼”的出现,使警方对暴恐分子的防范难度增加了,因此必须对恐怖分子打一场“人民战争”,军警民联手才能筑起反恐怖的铜墙铁壁。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