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迟福林:转型像开车转弯 太快太慢都不行(3)

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

南方日报: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使广东正面临经济发展的阵痛,工厂搬迁等一系问题对广东提出了严峻考验,您觉得这一问题该如何面对?

 迟福林:推动类似产业的升级,比如制鞋,价格低的可能是要逐步转移,这是大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将简单的重复的加工制造业向创新的高科技的新型制造业进军。另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因为企业发展需要依靠物流、仓储、品牌建设的发展。

德国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问题。到目前,德国依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德国的服务业已经占到了70%。而它靠的就是先进制造业与高效生产性服务业的互相支撑。

南方日报: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发力点?

 迟福林:广东要想实现经济转型,我认为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二是推进基于消费需求的城镇化。

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就是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走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而率先在全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大格局。

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方面,重点是激活社会资本。当然要做到这些,法治市场经济可以先走一步。由此带动广东的金融、税收以及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改革。

南方日报:广东目前正在提倡以混合所有制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差别待遇。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迟福林:混合所有制在当下也是一个大趋势。核心还是要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让中小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实现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对于广东来说,应该在服务业开放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如果广东能与香港实现服务业的紧密对接,这将成为今后广东发展的新优势和发力点。

南方日报:广东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平衡发展,您觉得市场力量该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迟福林:以广东既有条件,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就要加大对中小城镇公共资源的配置,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中小城镇尤其是山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引导更多农村居民到城镇就业。

南方日报:目前,金融改革、工商登记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都是广东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那您觉得广东作为改革领头羊,如何在新一轮改革找到新的定位?

迟福林:我认为有三点:第一,市场监管和行政审批一定要分开,在审批权和市场监管权不分的情况下,监管缺少含金量,而审批含金量却太大了。第二,应该尽快推进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的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列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确立审批领域的“红线”。把政府权力放到阳光下让人民来检验。第三,要加强社会监管和行业监管。一方面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另一方面支持社会监管,尤其媒体监管,这样才能实现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在监管上的结合,才能使消费环境适应消费需求。

迟福林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迟福林多年来致力于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迟福林   转型   开车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