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迟福林:转型像开车转弯 太快太慢都不行

摘要: 我们如果继续走原来的发展道路,不仅中长期会有问题,甚至连短期发展都会出现难题。尤其在当下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继续以投资拉动为手段、以做大总量为主要目标,就会带来较大隐患。所以即使从投资层面来看,并非说投资不重要,而是说其唯有适应消费需求才能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迟福林是中国启动“第二次改革”的呼吁者之一,他曾主笔提交100多份改革政策建议报告,其中相当一部分被中央直接采纳。他主张改革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呼吁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近日,迟福林做客岭南大讲坛开讲《消费新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南方日报记者就经济增速放缓、城镇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做市场主导下的有为政府

南方日报:您曾在2009年曾撰文指出,中国需要“第二次改革”,而且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消费拉动相对于更为直接的投资拉动彰显性不够,地方政府会不会因为“GDP崇拜”而不愿意“刹车拐弯”?

迟福林:这是一个大趋势:经济发展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的历史性转型。趋势已初步显现,去年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

我们如果继续走原来的发展道路,不仅中长期会有问题,甚至连短期发展都会出现难题。尤其在当下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继续以投资拉动为手段、以做大总量为主要目标,就会带来较大隐患。所以即使从投资层面来看,并非说投资不重要,而是说其唯有适应消费需求才能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在这两大背景下,谁愿意吃螃蟹,谁愿意积极稳妥地推进,就意味着谁找到了中长期发展的路子,就意味着其抓住了历史机遇和“最大的红利”。

南方日报:这其实也是“市场决定”的一个结果,您去年也曾经特地为此撰写专著,认为有效的市场离不开有为的政府,脱离市场作用下的政府有为不可持续。那当下到底该政府带着市场走,还是市场带着政府走?

迟福林:我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市场经济就是要实现市场主导下有为的政府,而不是政府主导下有限的市场。

因为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突破,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标志。过去,尽管政府主导的竞争性增长方式确实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但是在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不可持续性,矛盾、问题增多。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迟福林   转型   开车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