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中国七大社会理论思潮
程恩富将我国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概括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复古主义、折中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七大社会思潮。“这里的社会思潮是一个中性概念,知识界的马克思主义也算其中的一种思潮。”程恩富认为,这七大思潮均有自己不同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社会主张,相互之间的争论也日趋激烈。基于此,他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思路。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能否在学界成为主流,将决定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命运。
程恩富对这七大理论思潮进行了深入评析。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思潮。它属于反映私有跨国公司利益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思潮,核心思想可简要概括为非调控化、私有化、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例如以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全盘私有化,私有化程度越深越好,反对公有制,主张私有“产权神化”理论。认为只要一搞私有制、私有化,效率就会上去,把私有制作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唯一因素。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看来,私有化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产权只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在我们看来,产权是不是首要因素,还要与别的因素进行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等思想大杂烩。在政治层面,主张资产阶级多党制。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私有制占主体。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相提并论,有本质区别。有人极力主张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很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教授,在2007年第2期《炎黄春秋》发表了《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
三、新左派思潮
新左派或者叫新左翼思潮,学术界经常有文章讨论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的区别。新左派理论上不是很成熟,有些观点相对片面,但新左派总的来说有进步性,是新马派的学术同盟军。代表人物之一是清华大学的崔之元教授,曾发表过《自由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未来: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言》。现在他的观点有重要变化,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管理系副教授韩德强也是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他创办了这一思潮的代表性网站——乌有之乡。
四、复古主义思潮
复古主义,就是主张用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治国。蒋庆先生在《政治儒学》一书中提出要用儒家思想来作为治国的一个总的思想。还有北京大学一位教授直接提出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来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整个西学都不能作为中国的总体思想,中国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国学里面产生,从以儒学为代表的思想产生。
五、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
毛泽东旗帜网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性网站,基调是代表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坚决批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代表性人物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他是马克思主义统计学家。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授陈文通也主张这一思潮,不赞成适当吸收西方学术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持反对意见。
六、折中马克思主义思潮
研究西方经济学,没有看出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所在,但折中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往往以创新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原主任王东京教授提倡用西方经济学驾驭中国改革开放;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在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534期发表了“党有自身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哲学部原副主任董德刚教授,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2001年10月8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当代中国的十大观念变革》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要从制度转向观念。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说不清楚,还要继续探讨。
七、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队伍里面,实际上有三种思潮。其中之一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以中国社科院刘国光教授和方克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和我本人等一批老中青学者为代表。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如果思潮是中性的话,那么就属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简称新马派。”程恩富说。
创新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这三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进行理论、制度和政策的“综合创新”。
以经济学为例。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综合创新”,为的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需要确立自主创新的志气。应当结合实践,从简单引进和模仿外国经济学的自在方式,实现向理论创新的自觉或自为方式的转变。这意味着,要实现两个超越:既在具体化的意义上超越马列经典经济学,又在科学范式的意义上超越当代西方经济学;要体现两种实践:既体现东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又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要显现两种创新:既要有经济学的某些常规发展,又要有其范式的革命。它将是一种科学反映经济现代性的 “后现代经济学”,同时也将是一种“后马克思经济学新综合”,也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世界眼光,坚持“马学”这个根本,在当代国外经济学继续分化和局部综合的基础上,去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学大综合。其中包括分析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激进经济理论、凯恩斯左翼经济理论、克鲁格曼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以及“中心—外围”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理论;积极汲取当代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系统学、场态学、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的可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