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刘卫兵:关注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90

编者按:近年来以韩剧、美剧为首的外来文化产品在国内掀起接连不断的热潮,使得我们逐渐认识到大众文化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针对这个话题中央党校理论网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卫兵。

“韩剧之所以火,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保留得十分完整,

并用大众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记者:最近有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界的热议,您对这部戏以及近年来的“韩剧热”有什么见解?

刘卫兵:知道,这部戏很火,说是韩国明星金秀贤主演的,还带有穿越的性质。王岐山在两会上也用这部戏举了例子。当然,近些年对韩剧的评价一直是很有争议的话题,也有人为了研究韩剧特别作过韩剧受众分析。前阵子韩国首尔大学舆论信息学教授姜明九及其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电视观众电视剧消费倾向地图》文章,称“高学历高收入的中国人喜欢看美剧和日剧,低收入低学历的人喜欢看韩剧”,这个说法引起了很多中国网民的强烈抗议,因为现在我们80、90后的文化水平基本为本科学历以上,但他们仍然喜欢看韩剧。我觉得,韩剧之所以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谈到的传统文化,比如忠孝节悌、传统的孔孟思想、家庭道德、人伦思想等。韩国也属于东亚文化圈,在这方面与我们是相通的,只是韩国对这些传统文化保留的十分完整,并用大众文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比如2005年湖南卫视播出的《大长今》,讲述了一代奇女子徐长今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朝鲜王朝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被中宗赐“大长今”称号,其内容也皆是秉承韩国传统文化来演绎的。其实我们中国医药方面的传统文化绝不比韩国差,比较有影响的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通过影视文化作品对我们历史上一些经典文化的挖掘明显不够,这需要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反思。

记者:您所说的“通过影视文化作品对历史经典的挖掘”是指将传统文化转换为大众文化的形式来进行传承么?

刘卫兵:大众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可以从韩剧中看到韩国的造星机制。比如说金秀贤,一部电视剧将他塑造成了超级偶像。我记得3月份他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出现的时候引起一片欢腾。我们知道《最强大脑》的定位是把一个电视节目跟科学知识普及结合起来,属于益智类节目里做的比较好的,但那一期节目所有的关注点都在金秀贤身上,有粉丝还说节目给金秀贤的镜头太少了,甚至希望说江苏卫视应该专门把几台摄像机对着金秀贤不要拍别人就好了,这难免有些啼笑皆非。但也很容易看出大众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对文化的宣传作用之大。韩国通过韩剧、歌唱组合等等的方式形成了它的造星机制,通过制造出的像金秀贤一样的明星,将韩国的本土文化思想传播到海外。在这种现象面前,我觉得我们要反思的就是, 同样也有很多青春偶像剧,可为什么我们的偶像剧播放出来,就达不到这种与粉丝互动的强烈效果。换句话说,如果说造星是现代青年文化的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们就造不出这样的巨星?

其实也不尽然,想想我们的港澳台地区。台湾、香港与内地相比可以说是弹丸之地,其文化的现代化批量生产,以及它的造星机制却要远远超过内地的水准。我们最熟悉的香港四大天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爆红多年,多少年过去,如今依旧还还是四大天王。再来看台湾的音乐制作,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有李宗盛、罗大佑等等,他们的影响力都非常大。近年来我们内地的所有选秀节目,重量级的评委基本都来自海峡对岸。这说明我们中国也在不断发展着适应时代需求的大众文化。

反观内地,也有类似的造星计划。如1998年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还有前两年的《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奋斗》,等等。但这些作品的收效如何?

我记得《北京青年》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疑义,有人说参演的演员都已年过三十,再来演二十几岁的青春故事,不免有“装嫩”的嫌疑。说是要按照青春的标准来评判,首先从形式上就不够偶像。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将针对青春偶像剧的讨论再度推上了高峰。当然《北京青年》这部剧的核心主旨方面传递的还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能以偏概全的看问题。但至少这些争议,在青春偶像剧制作方面,就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为什么要谈青春偶像剧,因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对象就是年轻的一代,而年轻的一代对古典名著的关注度甚至不如影视剧作品的十分之一。能够抓住青春偶像剧制作的关键,向年轻一代传递文化正能量,才是当前我们文化传承要做的第一步。首先要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其次才能够去充实其内涵。

纵观近些年国内外的青春偶像剧,可以发现一些共性因素,首先在形象定位上都是年轻的俊男靓女,这是青春偶像剧的第一印象。像台湾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有去年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主创几乎都是台湾演员,年龄层普遍较低,更有一种青春的朝气,一种偶像气质。虽然说《小时代》的争议之声不断,但首先可以明确地看出它就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主角形象年轻亮丽,受众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是赏心悦目的,先赏心悦目才好继续追求内涵。而我们通常的模式却是先定位一个有着一定高度的内涵,之后再围绕内涵来进行创作,其结果往往是内容有些生搬硬造,而内涵也没能完全表达出来。这或许有一部分要归因于我们现在的市场化。市场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会从同一个经纪公司进行选角,选出的主演阵容可能就无法真正适应剧作的需求,更无法适应实际市场需求。这就带来很多的问题,最直接的结果是,所制作出的影视作品最终引起强烈共鸣,或是塑造出偶像巨星的情况,变得特别少。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刘卫兵   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