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中国音乐缺少有思想、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作品(3)

不要怕年轻人犯错误,不要怕出现瑕疵

问:你觉得当代中国人的音乐生活质量如何?

答:质量一般。客观原因是海量信息泛滥,文化选择多样化,不能聚焦了。现在有多少孩子获取信息,是靠看完一本书得到的?大家的习惯是上网搜索,只看电脑屏幕里跳出来自己需要的那一段。我们当年要了解一件事,得把一本书念完了,才能总结出它告诉了你什么。今天网络已经帮人们把全部工序做完,省略掉了。我个人认为,文化体验变得不完整了,也许这么想过于老套,但是大部分人缺少了阅读、写作、思考的时间。

问:快餐式汲取信息方式,会让你感到沮丧吗?

答:我不沮丧。我曾经留过长发、穿过喇叭裤,父亲母亲不能理解我,他们觉得这不是人干的事情。今天,我也不会对我的女儿说,这是能干或者不能干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指责。许多人对文化没有专注度,因为取舍空间太大了。大部分人把文化变成娱乐的,以为文化应该是轻松的,而不是沉重的话题。由于不是沉重话题,对文化的思考,缺失了。文化要思考,思考才能引领。

问:上海是中国现代音乐和音乐家的摇篮,音乐一度是这座城市软实力的代表性的体现,你觉得音乐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该有怎样的发展?

答:《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有3000万琴童。我相信,他们中有许多人在上海。比起数量,更重要的是,他们学音乐的原因是什么。音乐,为热爱音乐、需要音乐的人准备。学音乐、听音乐,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第二个郎朗,第二个神童或者伟大人物。

音乐对于人来说,是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最好的平台。音乐没有语言,同样,没有任何语言能描绘音乐。音乐所有的动力,来自内心想象力。听音乐,想象力在成长,让人们对音乐更加亲近。音乐不具象,它抽象,抽象中充满美感。音乐家需要创造力,观众需要想象力,两者结合,是完美的一瞬间。

任何人去听音乐会,不要告诉别人“我觉得是什么”。音乐是私人的空间,是美的精神升华、灵魂升华,是创造最大空间的艺术形式,我们培养孩子,最重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音乐考级成绩好,就能考上好中学,就像衡量城市实力,以GDP为标准。

问:音乐家在上海曾经辈出,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你觉得上海在吸纳人才方面表现如何?

答:费城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旧金山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小提琴首席,都是从上海走出去的,人才在国际流动,本来就是有好处的,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城市有包容性,就有人才集聚,大到国家城市,小到单位部门,没有包容性,就没有创意空间,人才就会流失。留下来,说明有包容性和宽容度。我相信,“海漂”会越来越多,上海是个大码头,各种文化在上海都有淋漓尽致体现的机会。

问: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让“海漂”更多?

答:这么说就太功利了。人的流动都是自然形成的,某位领导开玩笑,“我们不是没有钱,如果有《黄河》《梁祝》那样的作品,我们一定给钱。”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句玩笑,这好比孩子刚出生,就要承诺他以后一定要考上哈佛,否则就不给他吃饭。艺术发展,要给时间,给充分的信任,不要怕年轻人犯错误,不要怕出现瑕疵。瑕疵和错误都是过程,都是成功之母,只有通过瑕疵、不成功,才能造就未来的成功。我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你得有个性。 ”

从音乐体验、教育体验的标杆角度上来说,上交是最早的音乐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基地、新厅特别设置音乐互动长廊,目的就是以轻松、互动音乐体验形式打造近现代音乐史的教育基地。包括之前的地铁角以及未来新官网的线上多媒体互动,都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另外,我们的乐队学院全球招募、同时将为全球的音乐市场输出人才。作为业内的标杆,我们正在积极拓展自己这部分的职能。

最重要的是具备创意性的新作品诞生。我们的艺术和管理都要多一些年轻人,让人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对新鲜血液的支持。我不绕弯子告诉你,上交、上交新厅今后将是对艺术家、年轻艺术家最有包容度的地方。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音乐   中国文化   文化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