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中国音乐缺少有思想、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作品

上海文化实力人物谈文化软实力系列1

对任何事情都要有标准

问:诸葛漪 答:余隆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实力,既依托于经济的“硬”筋骨,又离不开文化的“软”血脉。打造文化这个“软实力”,则离不开一大批实力人物的聚集与作为。今天起,“朝花·评论”将刊出上海文化实力人物谈文化软实力系列,从文化艺术的不同领域出发,为上海文化“软实力”的精进提升提供思想、评论和谋略,并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

余隆是中国最忙的指挥家,身兼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三团音乐总监重任。充满光环的职业生涯背后,他喜欢提起毛笔写小楷,这源于年幼时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

一个半小时采访中,余隆反复强调 “标准”的+重要性,这是他青年时代留学德国最大的收获之一。在他眼中,音乐只有好与坏之分,千万不能给自己找解释的理由,他害怕听到一句话,“这件事情是不好的,但是因为……”

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厅9月正式投入运营。余隆把新厅比作名牌西装,“穿西装的人得有内涵。光有外壳不够,内容也要跟上。 ”

带领乐团走遍世界,余隆深感,有创意的中国作品还需要再多些,“现代音乐、现代创意、现代委约作品,我们和西方同行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谁更具备引领的理念,谁就更有影响力。 ”

灵魂和思想,永远比包装重要

问:今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搬入新音乐厅,开始2014—2015年度音乐季,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惊喜?

答:我毫不夸张地说,上交音乐季是亚洲音乐盛事。它的常规形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音乐季质量决定乐团地位,每一年我们都反复权衡曲目和邀请艺术家。上交历经135年,有了自己的新家,体现了上海这个城市对文化的支撑和关怀。新音乐季在新厅举行,给音乐爱好者提供最高享受空间。过去,乐团无固定场地里演出,音乐季编排节目再好、阵容再强大,不停换场地、调整音响,或多或少会损害演出音色。

问:新厅运营后,会改变上海音乐业态吗?

答:一个城市文化发展有自己的脉络、背景、发展方向。上海是中国国际文化发源地之一,上交音乐厅的管理模式和艺术内容,或许能提供新的理念。

110伏电器接到220伏电压下,会爆掉,只有接轨国际,让它不爆掉,才能更有效地把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传递给世界,把世界最好文化内容传递给中国。我们总说文化要影响世界,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没有很好的职业平台,如何让外国人知道?交响乐只是形式,就像我们穿西装、打领带,只是正装的一种形式而已,重要的是人本身的内涵。如果西装里面的人,没有内涵,穿得再高级,也没有用。灵魂和思想,永远比包装重要。音乐业态同样如此,建设最好的音乐厅、最好的乐团,内容跟不上、做不到世界级水平,不能把中华文化最重要、最先进、最优美部分传递出去,就无法达到事先预计的完美效果。

我一直强调,上交音乐厅应该是世界文化走向中国的第一窗口,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平台,能够做到这一点,才不负音乐厅的使命,不负上交的使命。

问:上交的雄厚实力加上新音乐厅,像一条鲶鱼搅动了上海演出市场。

答:竞争才能进步。上海从开埠到今天,不断变化,因为它时刻有竞争,这是海纳百川、充满挑战的城市。上海历经百年,没有挑战,不会有辉煌的今天。竞争恰恰是上海独有的生态环境,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它。新厅面对的压力,远大过其他演出场所。音乐厅只是形态,只有优秀的演出内容能赋予音乐厅生命力,否则它永远只是一个壳子。

问:你提到新厅同样要面对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具体指什么?

答:厅团合一,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对管理层是很大挑战,需要学习摸索和争取,夜以继日修正。在国际上“厅团合一”的范例很多,但不一定适合中国,不能彻底照搬。上交既要和国际接轨,又要找到我们自己的特点,利用好资源,为同行提供范本和基础。

问:理事会制度是上海文化体制改革重要一步,在上交建立理事会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答:2008年上海交响乐团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管理专业化、乐队职业化、运营市场化、发展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乐团在全国率先建立理事会遴选聘用艺术总监机制,在国内率先实现音乐季演出计划,推出符合国际惯例的预售票制度,形成亚洲一流的“上海新年音乐会”和“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两大品牌,初次进入国际主流演出市场取得良好反响。理事会是上交改革关键点之一。参照国际模式,是一个好的开始。让上交很有方向感行之有效地进行改革,而不是一种口号式的表面化的改革。上交改革在理事会领导下进行,行之有效,实打实进行。很低调务实的改革,至关重要,非常好的上海工作作风。理事会有了遴选艺术家机制,国内率先实现预售套票,亚洲第一的新年音乐会,夏季音乐节,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合作的乐队学院,得到国际良好评价。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音乐   中国文化   文化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