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不平等现象加剧是新兴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

 ——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世界知名经济学家。曾任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197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授予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93—1995年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1997年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2000年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及高级副总裁。200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政策对话倡议组织。2001年,因对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2009年被联合国大会主席任命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专家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在多个委员会任职。2011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2011—2014年任国际经济学会主席。斯蒂格利茨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的建立,并且对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发展经济学、公共金融、公司金融、产业组织及农村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收入和财富分配等均作出贡献。著有《喧嚣的九十年代》、《让全球化发挥作用》、《不平等的代价》、《全球化及其不满》等。

3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学术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的“国际经济政策与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会上作了题为“2014经济展望:谋求增长,预防跌落”(An Economic Outlook for 2014: Striving for Growth, Preparing for Weakness)的演讲。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全球经济的现状、挑战及出路等问题采访了他。

  在市场和政府间寻求合理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因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请您谈谈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性。

  斯蒂格利茨:自现代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总是假定我们拥有完美的信息,就像在物理学的简单模式下,人们假定没有摩擦力一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假定是错误的,却不清楚如何分析和思考信息不完美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我提出了分析的方法,并表明近200多年来经济学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需要重新思考,以及“市场总是清晰的”、“市场是高效率的”等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后来就出现了大量文献,研究在信息不完美、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是如何运转的。还有许多文献探讨代理问题、诱因问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治理问题,如公司治理和公共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提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市场与政府间找到正确的平衡,如何寻找这种平衡?

  斯蒂格利茨:历史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完全依靠市场或政府的极端路线都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把一切都交给市场,那么就会出现危机,产生剥削、垄断、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转。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政府,也行不通。二者间需要一个平衡,但这种平衡在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仍需要不断讨论。但政府应该对环境进行监管,提供社会保护,促进机会平等、促进科学和创新,这些都是市场做得不够的地方。在明确政府应有所作为的领域后,该如何作为就因国家而异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我们在市场和政府间找到了合理平衡,是否能预防和解决金融危机?

  斯蒂格利茨:在二者间寻找平衡任重而道远。金融市场自身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管制方式,也容易出现新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如果有了正确的监管结构,就可以成功获得稳定性,但必须意识到要不断对监管适时作出调整。例如,美国经济自大萧条后,政府针对金融市场上的不良行为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一切都运转得很好,后来有一届政府认为既然一切运转良好,就不再需要监管,随即不再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监管。既然问题已经产生,就应该采取措施,但按照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理念不需要进行监管,看到危险的人则认为需要监管,双方因此展开了激烈争论,不幸的是推崇不监管的人取得了胜利,之后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深受其害。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不平等现象   后危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