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姜奇平
从文明角度来看治理创新是什么意思呢?与其它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更强调网络是中性的。有人说互联网好,有人说不好,从中性方面说,好和不好只有一个标准,适应就是好,不适应就是不好。比如,分布式计算好不好?如果只习惯集中式计算,不适应它,就会觉得它“不好”,但适应了,就会觉得分布式计算也有它的好。其实,分布式计算本身无所谓绝对的好坏,它是中性。
治理创新针对的问题是什么呢?当我们认为互联网某方面天然不好的时候,一定是算漏了某种重要的东西,因为偏离了网络中性的原则,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你只有看到互联网无好坏的时候,对互联网的治理才有把握。我们做一个测试,把鸡蛋放在哪里比较好,根据互联网特性,认为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更安全,这个时候你过关了。相反,认为只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安全,否则不安全,这个时候你一定算漏了东西。算漏了什么呢?是那些你可以利用,但是你没有利用的增加安全的机会。
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和改革的角度来分别讨论。
首先,从发展的角度看,治理创新问题实际上是从简单社会的简单治理进入到复杂社会的复杂治理。
信息社会的本质是复杂社会,我非常赞成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说的,信息经济是复杂经济,信息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复杂社会。
复杂社会的复杂治理,其中有一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形势判断问题。比如我们突然看到,近年GDP发展速度降下去了。背后,我认为是复杂性在起作用。布鲁克在美国观察了四五十年数据,发现经济结构的重心从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的时候,GDP增速会出现下降。整个服务业发展,是差异化增长的过程,也是从同质到异质的过程,从一个没有差异化的系统变成高度差异化的系统,也就是复杂系统。差异化需要通过服务得到满足,提高了人们的满意度,这一福利弥补了GDP的下降。因此,经济不是变坏,而是变好了。
我们看到GDP突然一下降,以为是坏了,其实不是,这是我们进入差异化增加的复杂经济的标志。我们问题提错了,继续提“能不能像过去一样高增长”,这个问题提错了。应该提的是,从发展看增长。研究过发展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发展是结构的变化,增长是量的变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结构在发生变化。从一个简单同质结构(传统“中国制造”)进入一个复杂异质(中国创造)结构,经济、社会的复杂化皆是如此。光是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我们提出的问题在目前面临的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折点上,正好发生了整个社会由简单系统向复杂系统转变。ICT干什么的?只干一件事,实现低成本的复杂化,在推动社会差异化。创新就是对差异化的供给,满足社会差异化发展的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抓住了ICT的机遇,就是要把复杂社会应对好。我们的发展,包括由于人的因素而引起的复杂性,由于一些发展的因素引起的复杂性,这是提出问题的背景和语境。我们现在没有把问题提对,是因为没有把形势判断准。我们提出问题本身的语境还是在用简单化的思路来进行治理,我们很多情况下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了,这个是问题的根。我们想象的世界还是一个以金字塔式的简单系统,好象互联网根本没有发生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