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惩治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承担者、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郭学德教授

记者:郭教授,您好!您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腐败问题及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最近又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请具体谈谈您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相关情况和内容。

郭学德:我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及制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社科规划办的肯定,经审定于2013年12月被免于鉴定结项。该项目是一项集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参加课题研究的近20名课题组成员中,除了党校、高校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外,还有在纪检、检察(如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河南省纪委等)等部门从事实务工作的专家。该项目“总研究报告”42万余字,“附录”20余万字,共计60余万字。项目研究成果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当前及社会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二部分:惩治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第三部分:惩治预防腐败的制度创新与完善。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32项,其中发表在国家级报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阶段性成果23篇,另有3篇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成果被河南省纪委领导批示在其主办的内刊全文转载。此外,上述阶段性研究成果还获得省部级奖5项、市厅级奖8项。项目结项后,河南省社科规划办刊发了题为《加大查处惩治腐败力度,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的专期《成果要报》,将课题内容报送有关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课题内容进行了专题介绍。

记者:您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所研究的内容——“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是一个重大且富有探索性的课题,您对这一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郭学德: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是中国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确立的治理腐败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重要战略举措与中国执政党进入新世纪后确立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反腐败战略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自1978年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中国执政党的反腐败战略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概括起来说,30多年来,中国执政党的反腐败战略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注重“治标”的“惩治与遏制”战略,到90年代“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战略,再到新世纪以来更加注重“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战略的变迁。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战略最早是在2003、2004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2005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和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6月和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又相继制定了2008—2012年、2013—2017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随着反腐倡廉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记者: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的问题。请您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体制、机制、制度?以及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预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