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小时,正整理毕生授课录音
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
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
这些年,南开大学已成为叶嘉莹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基地。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捐献出自己的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当时合人民币90万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叶嘉莹的研究所完全是靠白手起家的。“当时学校没有经费,连个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我们只有一间旧教室,是中文系的崔宝衡先生和安易女士赶来帮忙,清扫干净后,才投入使用的。”后来,叶嘉莹的困难逐渐被外界获知,1996年,加拿大华裔企业家蔡章阁慷慨解囊200余万元,为研究所捐建了大楼,又有澳门的实业家沈秉和捐资100万元,用以购买书籍和添置设备。
如今,叶嘉莹正在从事一项浩繁的工程。“我教书七十年,历年的讲课、讲演的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如果在外国,听我这些中国话来整理,很不容易。”叶嘉莹说,多年前她就把这些录音带陆续都搬进了南开大学,目前学生们正在帮助整理,她也忙着校对。
“我已经90岁了,博士生要上好几年,而我的精力在逐年减衰,我跟学校说,今年不再招学生了。”叶嘉莹说,但她还会给尚未毕业的学生讲课。
不过,还是有一件事情让她放不下。从1998年开始,叶嘉莹就曾发出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
本报记者 吴镝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