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核心是经济与环保的平衡

大卫·泽尔伯曼教授承认,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不断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确保环境得到妥善保护。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发展以生物能源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平衡;二是加强教育,以更好的“人力资本”替代“有形资本”,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初见大卫·泽尔伯曼时,他伫立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楼的窗台边,用手机拍摄夕阳下的校园。夕阳下,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多美啊,不是么?”没有客套的寒暄,没有礼节性的问候,他用一句颇为诗意的问句开场。

但是,大卫·泽尔伯曼不是诗人。他此番来沪是参加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环境挑战”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他介绍了自己在“可持续发展经济”领域中的研究心得。

大卫教授从教已经30余年。他早年毕业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获经济和统计学士学位。随后,留学美国,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至1999年,出任该校经济学系主任。如今,他被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罗宾逊讲席教授,其研究专长集中在农业与环境政策、市场管理、风险研究、创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多个领域。30余年研究生涯,大卫·泽尔伯曼发表了250多篇专业论文,并出版了16部学术专著。此外,他还是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署的特聘顾问。

大卫教授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曾先后游历过北京、上海、西安等多个城市。“我喜欢中国,因为这里的人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对未来的憧憬。”但他也承认,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不断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确保环境得到妥善保护。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发展以生物能源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平衡;二是加强教育,以更好的“人力资本”替代“有形资本”,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美国的“资源战争”在于抢夺智力、知识资源

文汇报:“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环境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您如何理解和看待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泽尔伯曼: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因为从本意来说,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术语:“可持续”意味着稳定、停留在原地,而“发展”意味着向前进步。这看似一组悖论,但其实并非如此。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经济的进步,但同时需要环境的稳定,以保留住那些真正对我们珍贵的东西: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等等。这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一切的代价去发展,而应该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我们可以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要确保环境得到妥善保护,从而实现公平和高质量的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这种观点。因为这与经济学家的追求相契合,既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又要保护环境;既要增加粮食产量,又要给穷人更多尊严,因此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就是实现这种“平衡”的最大化。现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是环境保护: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我相信,在未来若干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传统能源。

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人力资本”,它不同于“实物资本”或“有形资本”,“人力资本”的根本是知识。这是经济学中最珍贵的一项资本,它们是学习科学后的产物,让每个人有所心得。总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状态;二是强调人们通过“人力资本”替代“有形资本”,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