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新型智库建设与思想力量彰显

核心提示: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就其要义而言,就是要尽显思想的力量,在理论建设上突出“中国学派”,在战略研究上彰昭“中国意识”,在社会引领上凸显“中国话语”,在政策建言上形成“中国方案”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想和新内容,也是党中央在重大的改革决策中第一次对智库建设作出决定和提出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凝聚民智民力、彰显思想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共图发展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美国智库引人注意的“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去年11月9日到12日召开,全会的主要内容在12日晚间才以“公报”的方式正式公布,但第二天,在美国的媒体上就已经可以看到它们一些著名智库的评论: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中国提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可能不管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中国新‘国家安全委员会’:眼前的问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三中全会与国有企业:向前一步还是退后一步”。紧接着,11月14日,美国外交学会发表了“北京的视角”的评论,美国全国亚洲研究所发表了“中国损害性社会实验:独生子女政策”,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则发表了“中国在三中全会公布广泛改革议程”的评论,如此等等。

纵观这些报告和评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反应迅捷,大有抢占先机之势。这与这些智库长期从事专题和跟踪研究分不开。并且智库的见识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多是有备而发。二是问题集中,观点鲜明,基本上是从美国的国家战略发展和政策制定需要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无不以美国国家利益和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三是价值导向清晰,多为政府和主流社会舆论需要服务,对大众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对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问题的解读,尽管多有片面、失真,但有些智库还是乐此不疲,以此赢得声誉。不难看出,智库的言论颇接美国社会之“地气”。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智库   思想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