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官员及公众真实想法(2)

八项规定到底能管多久?从严治吏能否彻底扭转不好官风?会不会减弱官员干事动力?制度建设能不能跟得上?为了客观、深入了解干部群众当前的内心真实想法,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随机采访了600位干部群众(其中党政干部238人),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最受关注的“从严治吏十个疑惑”,并分为党政干部问卷与公众问卷,分别实施了调查。

(一)从严治吏能否彻底扭转不良官风

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受访官员占比74.84%;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受访公众比例为50.94%

据对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网易、凤凰网四家网站11275位网友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公众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总计占比50.94%,即认为“完全可能”(11.98%)和“可能性较大”(38.96%)的;持相对消极态度总计占比32.88%,即认为“可能性较小”(20.06%)和“不可能”(12.82%)的,另有16.18%的公众选择“不清楚”。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公众持积极态度,表明了公众对“整风运动”取得实效的肯定和信心;但仍有三成多的公众持消极态度,近二成的公众持观望态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彻底扭转党风不易,需要真刀实枪抓实推进。

据对3450位党政干部随机调查的结果显示,受访官员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总计占比74.84%(51.25%的认为“可能性较大”,23.59%的认为“完全可能”);只有25.16%的受访官员认为“可能性较小”(占比20.08%)和“不可能”(占比5.08%),可见大多数干部认为中央从严治吏成效显著,假以时日,定能彻底扭转官风。

对比分析上述数据,缘何持肯定态度的公众占比相比官员低20%左右,相当部分受访公众在此问题上还持悲观或观望态度?调查发现,虽然公众对当前的从严治吏成效高度肯定、充满期待,但对“彻底”扭转不良官风存在一些担忧,其中比较突出的心态就是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会不会反弹、到底能坚持多久。不少受访者表示,当前从严治吏成效显著,大快人心,怕就怕整一整好一些,当风头过了以后,各种不良作风又再反弹。

(二)出重拳、用重典,是不是过严了

88.56%的公众和72.02%的干部认为中央“出重拳”治吏恰如其分,可见中央从严治吏深得官心民心

从严治吏撩动了不少人的痒与痛,有人抱怨“当官日子不好过了”、“这年头做官比挖煤风险还高”,出重拳、用重典,是不是过严了?

调查结果显示, 88.56%的公众和72.02%的干部认为中央“出重拳”治官并未过严、“矫枉必须过正”。认为“有点”和“过了”的干部总占比仅为22.77%;持同样观点的公众则只有7.75%。

正所谓“官者,管也。”(《礼记》)自古以来,官吏就是管人的职业,且常常无所不管。“官若腐败或糊涂或自私或无能则遭殃的是国和民,更甚者祸国殃民直至民反。”河南省南阳市某县发改委退休老干部赵某分析。最好的治国,必然首先要治吏,官员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毛泽东语)。重拳治官,发声自中央,实则是对强烈的民意诉求的积极回应。

(三)变花招应对的官员有多少

47.95%受访公众认为变花招应对反“四风”举措的官员是“大多数”, 而持此观点的受访党政干部占比仅为16.69%

47.95%受访公众认为“大多数”官员会变花招应对;而持此观点的受访党政干部占比仅为16.69%。这组数据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网友想法与官场现实的差距。在网络世界,官员群体被污名化现象长期存在,这种刻板印象也影响了网友对此轮从严治吏落实程度的判断,在是否变花招应对这一问题上,因为身处其间,受访党政干部的观点显然更接近事实,仅16.69%受访干部认为“大多数”官员会变花招应对,显示了从严治吏举措落实的有效性。

另一问题也印证了从严治吏的扎实有力。当我们具体问及“在您的单位,反对‘四风’要求落实情况”时,选择“部分走样”和“大多走样”的党政干部总共仅有18.01%(分别为12.45%和5.56%),有44.67%的受访干部选择了“严格执行,全面落实”,34.23%的人选择了“部分落实”。

需要指出的是,仍有过半受访党政干部(占比51.04%)认为有“少部分”官员会变花招应对,如何让这“小部分”官员的花招失效,仍是接下来反对“四风”、从严治吏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是人情社会,加上利益多元化、博弈复杂化,受地缘、业缘等关系的影响,官员之间往往很难铁面无私地面对自己的同僚,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建设。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艳红]
标签: 从严   高压   官员   公众   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