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无序竞争造成产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过度压低劳动力成本等问题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地方保护、地方政府无序竞争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要根源?
宋晓梧: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低价甚至零地价工业用地、税收返还、违规贷款、压低水电价格等优惠措施,推动企业在本地区盲目扩大产能,并以各种手段干预企业,强令亏损企业继续经营,为保本地区的GDP,通过财政补贴或政府担保为这类企业输血,恶化了行业生存环境。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控制产能过剩,但现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产能过剩都在30%左右,远远超过正常市场竞争的水平。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竞争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为了GDP,放松了对环境的保护,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这种例子很多。有的污染企业就是当地的“一把手工程”,环保部门怎么敢监督?从而导致环保审批、监管失灵。不同的企业污染案例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地方环保部门负责人对地方行政领导负责,他们无力抵制地方领导强烈的GDP增长冲动,面对领导招商的污染企业束手无策,甚至为虎作伥。
地方政府的GDP竞争也导致劳动力成本被压低,它没有摆正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有时候为了招商引资而向资本低头,比如我曾经在大马路上看到这样一条标语:上大项目不怕说三道四,招商引资不怕低三下四。向谁低三下四?向资本,而不是向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本来应该站在资本和劳动的平衡点上,为了GDP的增长,它偏向了资本,而且长期偏向资本。有时候为了招商引资压低了劳动力的成本、违反国家规定,以零地价等方式向企业让利。政府这样做实际上也扭曲了企业竞争的环境。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满足投资冲动普遍采用非常规的融资渠道,带来了债务隐忧。
C
打破行政性分割、特别是“诸侯经济”分割对要素市场配置的阻碍
深圳特区报:那么,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破题?
宋晓梧:尽快取消地方的各种GDP考核指标和投资指标。地方政府定GDP目标、定投资项目,自己搞融资平台,究竟是市场在实际运作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地方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从现实问题来看,很大程度是地方政府在全权指挥,政府在那儿配置市场。如果每年的投资指标和GDP增长都要量化考核,如何能够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被区域割裂的市场经济。加快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的市场化进程,打破行政性分割、特别是“诸侯经济”分割对要素市场配置的阻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众多国家级区域规划,应警惕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层次不等、种类繁多的各类财税、土地、外贸等优惠政策,从而助长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GDP竞争,结果反而割裂了全国统一市场。
要大力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有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不是单个的,有共同利益的市场主体组成协会,形成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去年初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对于简政放权、以及下一步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解决无序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压低劳动力成本等问题,需要宏观调控,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向社会组织的放权,依靠行会、协会、商会的依法自发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