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2)

从北京、天津、上海看中国城市空间布局的现状

北京空间布局现状。⑥单中心聚焦引发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纵观北京的发展,以旧城为中心、环形加放射之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持续进行城市空间“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仍为北京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在城郊地带,村镇建设盲目开发,造成城市建设分散,随着城市空间规模不断发展、扩大;郊区发展滞缓导致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在北京地区的边缘,广大远郊却因为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而增长缓慢,难以承担相应的城市职能。导致北京区域空间发展的地域差异不断扩大,区域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亦受到严重威胁;新城建设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反磁力中心”。相对于市区而言,各新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反磁力中心”。对除流动人口之外的常住人口吸引力不足,城市综合功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强化;城市拥堵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交通拥挤日益严重,北京被广大市民形象地称为“首堵”。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市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形式。这个方案在保护历史传承的同时加强新北京与周边城镇乃至更大的地域空间的联系。

天津市空间布局现状。⑦天津市中心城与滨海新区共同发展,两个中心区域发展较快,周边区域发展则相对落后;新城区空间布局分散,发展力度不够,对中心城区没有吸引力;城市注重绿化建设,但整体环境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样存在交通拥挤现象,功能布局不合理,形成上下班堵车高峰期;天津市未来的城市发展理念是“一轴两带三区”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上海市空间布局现状。⑧无论是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人口结构还是土地经济效率,上海都带有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的阶段特征,且相互关联;人口规模大幅超过规划预期,外来常住人口较多;空间布局十分分散,土地使用较为浪费;中心区与周围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市平均工业用地产出率与市级工业区的产出率之间的差距极大;从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来看,中心城呈单级扩张并加速发展,近郊区则连绵化发展,中远郊新城发展速度则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反磁力”效力;上海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发展仍应秉持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层多核”与“多心开敞”的布局理念。就现状来看,上海市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空间布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布局失衡。两极化功能布局的形成,中心区域快速发展,周边区域则相对滞后;二是城市发展失衡。周边区域尤其是新城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发展速度较慢等原因而缺乏吸引力,没有起到疏散城区人口的作用,反而促使城市的盲目扩张蔓延;三是交通混乱。交通拥堵现象长期存在,其原因包括交通设施的发展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快速路、轻轨、地铁等快速交通设施明显不足等;四是公共交通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转乘不便利等因素始终不能成为主导交通力量,促成大量私家车的使用,阻塞交通;五是道路分级不明确,引起交通混乱;六是居住与工作地距离较远,形成上下班潮汐现象等;七是环境品质下降。城中村改造现象普遍存在,改造过程中却没有预留城市绿地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楼房,加上城市绿化空间本身明显不足,造成城市呼吸更为困难;八是交通绿化设计单一,居住区绿化得不到重视,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各种辐射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明显下降;九是土地使用浪费。由于城市的扩张和无秩序发展,城区占用城郊大量农田,城市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造成土地严重浪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布局   现状   趋势   城市   空间